哲学

思维哲学的建构与序言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1人  焦克城

哲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本质与规律,一般性的,根本性的观点与看法。哲学是一门研究规律,发现真理的学科。同时因为它研究的对象具有一般性本质性,区别于研究具体的学科,因而它具有更深层次的指导意义。世界总是由着时空不断推动向前,从原本到本质,不断暴露,不断细化的一个过程。世界最初起源于混沌,也必将归结于另一种形式的统一。从一到多,从多归一,是世界的必然规律。最原始,最愚昧,从宏观上认识一,受制于认识能力,遗传能力,一还是一。当时空不断向前推,发展具有必然性,人的认识能力因客观的发展而发展,一于是就成为多,客体的性质暴露本身就具有一种渐进性。这种渐进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客体性质被意识反映过程中的多重化,甚至矛盾化。随着时空不断发展,客体性质被更好的利用,人类的认识能力基于客体反映中的意识的进步而发展。思想能力更具本质性,彻底性。同时客观客体也必将在一定的时空内暴露本质。被人们利用过的具有人化性质的客体也必将随着人类思维能力提升而得到暴露。世界从多必将归结于一,以前有联系甚至没过多联系的客体都必将为一种本质的意识所支配,就是规律。联系是规律的基础。

哲学是一种顶层的思维,也必将遵循这一认识发展的必然法则,古代哲学是单一的总体的系统化的哲学思维,原始社会的人类更大的依赖于自然,人类的生存性取决于自然界的表现型,这种表现性有着人类自身的主观认识性。意识对于自然的认识也就成了当时的必然性,于是就相应的产生出现古代的朴素哲学。即以自然界的某种存在当作世界的本原。由一到多,由多归一这一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不仅在认识发展的全局中起作用,而且也必要的贯穿每一个具体的过程形态。用一种单一的客观存在去解释整个世界,最终必然会在时空推动下的某段时空失去作用。一种的灭亡,即以一类具体物质解释世界的灭亡。与之必将出现两种对应的哲学意识,由一到多的转变,或者是由浅到深的转化。这两种总是存在着某一定的联系,都是试图寻求本质的方法,及意识高度发展的体现。前者还未曾跨越朴素唯物哲学的范畴,企图用多种具体物质形态解释客体存在,但这种解释只能具有暂时性,滞后性。随着客观物质本质的暴露,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即人们赋予一定具体物质的某种具体的定义解释动态的过程必将失败。甚至用以解释物质的具体物质本身也将在不断暴露,不断变化,以静态的认识看待动态的用以解释客观物质世界的具体物质必将破灭。多种物质形态解释世界的必然结果就是直接以数量更多的物质来解释存在,以全部来解释全部,就好像以苹果来解释苹果,以人来解释人,这样的拿全部物质形态来解释全部的客观世界本身就打破了哲学追求本质追求一的必然规律,所以这一思想也必将走向灭亡。后者把哲学研究的认识从具体的物质形态推向更深层次的抽象的形态,即以一种超越任何事物的本身不存在的不具有规定性的抽象的概念当作本原。时空的发展有限,在有限的时空内,认识具有模糊性,片面性。以一种本身不具有规定性的抽象的事物当作本原,就极易引发巨大的矛盾,人的认识对于客观存在的反应都会产生一定的新认识,即赋予各种主观性的,限定性的意识。那就是说如果认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中,那么其中一定会具有规定性,那么那种高度抽象的不具有规定性的事物要么存在不会被人所认识到,要么决不会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但它又确实存在,所以就产生了矛盾。一种高度抽象的物质形态的不具有限定性的是不存在的,那么这种意识必然的引入到另一种哲学思维。把这一种脱离具体物质存在又能解释物质本身而客观存在的形态引入到思维本身。思维本身具有流动性,没有规定性,又能通过思维去解释各种存在,于是必然的出现某种把抽象的思维当作是本原的哲学思想。即形而上的哲学。这类哲学的存在适应了一定时空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提升,人对于自然界的直接依赖性逐渐降低,更多的开始间接的依赖自然。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却又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的影响。意识对于未知的恐惧使人们的意识渴望寻找归宿,人们每天更多见到的不是自然,而是自然产生的各种自然属性的事物,这种具有自然属性的事物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这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变化性很大,具有神秘的。在人们的意识过程中必然会因这种变化这种神秘而产生影响。相应的意识中出现某种强大的感性的超能于物外的神秘力量都是必然的。这种把抽象意识当作是本原的哲学思想,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把某种模糊的抽象理念当作本原,比起把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本原在一定时空段中更具有生命力。它至少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的鼓舞了人们的信心,对各类领域各类工艺的发展都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它丰富发展了人的感性思维,对于文学创作,艺术作品起到了推动作用。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想象力。同时,由于这一信仰的推广,规则意识更强,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时空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下工艺的逐步成熟,与自然的联系不断变弱,尤其是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人们更多接触的只是一种种生产资料,与自然的间接联系更加疏远。这样的存在变化必然会反映出较为科学的哲学思想,即与之相反的唯物主义。这正是近代唯物主义的萌芽。因为当时的社会农业生产还占据绝大部分,唯心主义思想必然有着很厚的根基。但随着时空的不断发展,随着手工业与农业比重的不断变化,手工业的极大发展,在带来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的产生发展,最终促进了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科学的发展锻炼了人类的认识能力,以往模糊的事物现在却过时,人们透过模糊看到了更加本质的事物。意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模糊性,所以意识本身当作世界的本原必定是错误的。人们必然又会回到第一种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把物质形态逐渐推向更加高级的具体物质形态。但这种更加高级只是相对于之前来说更加高级,相对于以后只能还是低级,人们的意识无法透彻的直接观察到事物的终极本质,即人的意识无法越过一定的时空去看透另一个时空的认识,想要突破这种时空的认识都会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本身以静态意识来把握动态具体物质形态,必然会被更高级的具体物质形态所替代。随着时空的不断发展,更加先进的机器代替低级的机器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原料的来源更加多样,产品的出售渠道更广。这极大的提高的人的认识能力,把人的认识能力从片面孤立思维变成越来越全面总体的思维,这推生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动态的眼光来建立世界的本原,用动态的思维来处理具体的问题。时空是永恒向前发展的,哲学体系本身只有不断在运动中才能做到永恒,在运动中把握好静止,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科学哲学从此诞生。但是人类认识从一到多,又从多归一的必然规律仍在影响着人的认识。相对于客体最终的本质暴露,现在仍然只处在一个阶段。近代哲学逐渐细分为各个领域的哲学,以适应具体科学研究。科技不断发展,出现深层次的思维瓶颈,必要的与之出现科技哲学。心灵问题突发,出现了心灵哲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如何应对文化发展,又使之出现了文化哲学。这样的具体的哲学形式还有很多,在未来随着人们认识陷入困境必然与之产生相应的新的具体哲学。哲学更多的是首先解决人们思维认识上的意识片面。所以更加带有启发引导效果。

思维哲学是哲学的一种,是具体的哲学形态。哲学研究的是思维,但是思维哲学研究的思维背后的思维,即人类如何思维,思维过程中的矛盾性,如何判断有效的思维,怎样更好的利用思维等等。思维哲学是一种专门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哲学。涵盖哲学,心灵学,各个领域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哲学最基础最核心的具体哲学,它在于增长人们的知识,摆脱人们的心理困扰,打造不为欲念所动,善于抓住时机的知识渊博性人才,并致力于练就最强大的思维能力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