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哪里
在一次心理学公益活动中,一个女孩讲述自己的痛苦经历。二十六岁的她,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在他们出生后不久,父母就把他们分开。哥哥留在父母身边,她被寄养在外婆家里。
直到上高中,她才回到父母身边。跟父母和哥哥相处的日子,对于她来说,并不快乐。虽有血缘关系,但生疏冷漠。她对父母的态度是敬而远之,甚至充满怨恨和敌意。“我觉得是他们抛弃了我,不要我了,凭什么留下的是哥哥?难道我不是他们的孩子吗?”,说到这里,女孩嚎啕大哭。
对于哥哥,她也怀有深深的不满。如果不是他,父母怎么会把妹妹送走?是他夺走了爸爸妈妈的爱啊。他们的之间关系一度非常紧张。生活在这样的纠结痛苦之中,女孩从来没有把父母当成她的亲人,觉得爸妈不爱她。
她一直都觉得外婆家才是她的家,外公外婆才是她最亲近的人。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可是这对母女一点也感觉不到彼此的亲近和温暖。每逢节假日,女孩从不跟父母呆在一起,而是去外公外婆家,给他们买各种礼物各种好吃的。父母有时买礼物给她,她通常是收下,但反应极其冷淡,更谈不上给他们买了。
她说,一直感觉自己在父母家是多余的人,总想逃离。二十六岁的年龄,是恋爱,谈婚论嫁的时候,而性格内向的她,很少跟同龄人交流。目前跟一个比她大很多的带孩子的离异男人同居,理由很简单,她觉得这个男人很照顾她疼爱她,但是她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他,也不确定自己是否嫁给他。
心理学专家杨凤池教授曾经讲过: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跟谁生活在一起,由谁养育照顾,他就默认为那是他的父母。这些人,可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领养人。如果之后重新被带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就等于让孩子经历了一次生死分离,让孩子失去了父母---孩子眼里的父母。
已经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被打破,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具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在孩子看来是外人,重新再建立一种亲子关系,会很难。长大了的孩子即使知道事实真相,但内心是不认同亲生父母的。
心理学认为,长期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通常缺乏安全感。由于父爱母爱的缺失,容易导致他们不自信,性格孤僻,反叛,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以后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都有极大不良影响。
奉劝那些把孩子交给别人养育照顾的父母们,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尽量自己亲自养育孩子,不要切断与孩子的情感链接。把孩子完全交给隔代人养育,也是不明智的做法。养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也会产生很多严重问题,影响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
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爱,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