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7)

2018-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把天拉下来

    第一次爆发在酝酿中,那是林大的大叔有娶了媳妇的第一年,大叔有娶了媳妇也一起把媳妇带在身边和他一起做商贩,以前能搞点倒买倒卖的小生意是有点钱赚的,奶奶也是继续带着一种骄傲时常的在炫耀,让大家都觉得大叔有是做生意的料,家里其他人都不如他,偶尔夸张一点的是和村里的婆娘们说这个家如果没有大叔有,饭都吃不上。这饭指的是每个月有点钱买点米,做点薯丝饭。那时大家都种番薯,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全是番薯,稻谷产量不高,每年交了公粮剩下就不多,于是米是很珍贵的粮食。大叔有的钱能买到米,也一并和米一样成了珍贵的人。

        林大的爸夬从小聪明,当年考初中,因为家里人口所要上交的工分不足,加上年龄超龄,16岁了,就不能继续读书,就一直是家里的劳动主力。夬对父母是既孝又顺,有什么不公平也不说或不敢说。但有的女人不同,遇到不愉快的事会唠叨,甚至会用些转弯抹角的招。林大的妈妈就会唠叨。不过也只在他爸面前,说你弟弟都能出去做商贩,你为什么不可以,你可能更有本事,可以赚更多钱,可以让你娘更高兴。在封闭的环境里,人很多时候是禁不住蛊惑的,特别是禁不住自家娘儿的枕边风。推动历史前行或倒退的两样东西就是女人的枕边风和裙子,帝王尚如此,何况一个山野匹夫。

      儿女和父母说自己的想法在现在看来是多么和谐的事情。在过去,在掌握绝对控制权的父母面前,是没有平等的。老一辈的话不能不听,你得顺着他们。所以当夬鼓起勇气说他也想做商贩的时候,得到的是一顿臭骂,而且理由之充足,也无可奈何。你是长兄长嫂,不是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吗,做为父母,为儿女受点委屈,多付出一些总是应该的。有些从长辈嘴里说出来的仁义道德是没有勇气去反驳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没有底气,裤脚还卷着泥巴,肩上扛着锄头,你说你要出人头地,出去赚钱,在那个刚刚决定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里,乡下的鬼都不信。结果是夬夫妇继续下地干活,被断了其他念想。

        家里的老爷子在外面撑起的缝补衣服的摊子业务量也在增加,林大的妈又多了一项额外的任务,缝衣服,缝纽扣。老爷子一个人干不完的活都转移了过来。白天农活,夜晚在油灯下缝补,还得继续听着令人觉得没有价值的话,这日子又过了几年。

      一大家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发生改变,大姑二姑都南下到工厂里打工了,大叔有也不再做商贩,而是谋了个好差事,做了交通检查员,在一个省际交界的地方,拦下过往外地车辆,随便找个理由罚点钱再放行,他的媳妇也生了娃,留在家里带娃,偶尔出下工做点农活。大叔有的钱一批一批的送了回来,可是没有流向奶奶的口袋,几乎都给那媳妇转移到她娘家那边。

        虽说是一大家人,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早已没有了共同的欢乐,没有了共同的方向。一个没有共同价值的家庭,迟早是要走向分崩离析的。

    分家,是一种方式。好事还是坏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