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

07制造属于自己的“场”

2019-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zcl稍等

这是陈海贤老师《自我发展心理学》的第七讲:“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我的理解这一讲主要是能将你的新行为通过“环境场”来给固化下来,通过制造一个“场”来减少意志力的消耗。

为什么找不到或创造不出来自己的“成长场”

就像有的人喜欢阅读,有的人喜欢听讲一样,快乐也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创造型快乐与消费型快乐。
所谓消费型快乐,就是你消费的是别人创造的产品,满足的是表面上的感官刺激,快乐过后往往会产生空虚感;
所谓创造型快乐,就是你再创造自己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成就感,一种自己正在变得更好的感觉。
如果说消费型快乐是酒肉朋友,那么创造型快乐就是良师益友。
为什么人们往往会迷恋于消费型快乐,所有的人都在讲成长就是一个经历痛苦的过程,根本不存在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仅靠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学习、成长有点太累了,因此你必须找到一些工具来帮助自己,减少意志力的消耗。

什么是“场”

场,就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
在这个假设里,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写字间是和工作学习相联系的;而家、宿舍是和休闲娱乐相联系的。

《梁宁 产品思维》课也有一讲有关“场景”的文章。原文中:“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个场就是时间加空间。“景”就是情景和互动。当用户停留在这个空间的时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裹挟用户的意见,就是场景。

古人说,“一个景物可观,可游,可居”。意思就是,要在那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你对它的认知才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中国的山水画里,不管画的是多么纯自然的风景,总要加一个小亭子、一个行走的人,或者一排茅屋。因为画家要通过这些要素,把观画的人从“观”的状态引向“游”的状态,进一步引向“居”的状态,让我们脱离浮皮潦草,进入某种沉浸感。
我们的学习也要像古人的山水画那样,制造出一个“环境场”让你自己待在里面不由自主地拿起书,去阅读、去思考。


得到APP

我的思考

就像《知道做到》一书中所说的,从知道到做到最关键就是“重复”,改变一次行为容易,改变一次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容易,关键在于持续不断地改变自己,那就要一定的技巧或者工具来辅助做到,制造一个“场”来帮助你,可以让你更省力。当你在某个特定的空间里做特定的事,那这个空间就开始有了记忆,这样就会毫不费力地调动和激发你的大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