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芜香·杂文集

死去与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

2018-08-06  本文已影响62人  沧海飞蝶

      昨天读了一遍《活着》。主人公富贵老人的故事从一开场就深深吸引了我,爱不释手,恨不能一口气读完。

       看后,回味无穷。好书如同一道让人胃口大开的菜,吃完意犹未尽,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让自己沉浸在那中意味无穷的氛围不要出来。

     《活着》写了一位老人的悲惨人生经历。老人名叫富贵,少年时,是有一百亩土地的地主家少爷,后因不务正业,嫖妓、赌博败光了家产,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从富人到穷人的巨大反差,只是富贵悲惨人生的开头。由奢入俭难,吃惯了白面馒头要啃窝头,丝绸衣改为了粗布,不仅是物质上的困难,还有精神上的磨难,乡人的奚落、嘲笑......。然而,祸不单行,父亲去世,母亲又生病,富贵在为母亲请大夫时被抓了壮丁。在战场上,富贵从死人堆中侥幸活了下来,并返回了家乡。原以为好日子要开始了,接下来却是无尽的苦日子。在土改、公社化运动、三年大饥荒、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背景下,儿子、女儿、老婆、女婿、孙子相继去世,贫穷、饥饿、疾病、死亡象影子一样紧随着富贵一家,最后只剩下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伴。

     压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生活的苦难,而是内心希望和信念的放弃。《活着》以温暖的笔触反映苦难的人生,在不经意间打动了我的心弦。故事里满是苦难,可读者读到的却是富贵老婆的贤惠、儿子的勤劳、女儿的懂事,一家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共度艰难。我们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却能在命运面前昂起自己的头颅,绝不向命运低头。

       反观主人公富贵的一生,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国家发生的大事件无一例外从小人物身上折射出来,推动他们的人生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甚至改变了人生的走向。

      朋友圈里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每一个人都是劫后余生”。《活着》里的每一个人物命中何尝不是如此:富贵老婆原本是县城商会会长的女儿,一个漂亮的千金小姐,十指不沾洋葱水的弱女子,最后也象穷人家的女人一样操持家务、庄稼,病的站不起身,还要跪在地上干活;县长春生,从战场上回来后,却遇上了文化大革命.....

        生存不易,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不放弃生的希望。如果没有希望,就给自己找一个希望,让自己充实地活下去。这大概是支持富贵活下去的信念。在随时都会死去的战场上,支持他活下去的信念是为了家中的妻儿;儿子离世后,是为了女儿的信念支持着他;女儿去世后,是为了照顾外孙苦根;苦根死后,依然没有心灰意冷,还买了一头和自己一样老迈的牛,在内心中告诉自己,是和离去的人一起活着,或者说是自己替死去的人活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