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知识丨第四种固有模式——偏执

2023-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疏导

# 偏执

思考问题极端化,过分偏重于事物的一方面,不自觉地把事物的某些属性夸大成它的全部属性或全部选项,一旦认定了某个观点或立场,就全盘肯定它的内容,全盘否定其他可能性的存在,缺乏弹性和权衡的分寸

现实生活中偏执模式的人容易显得古板、生硬,与大家格格不入,他们看似很坚持原则,但他们所坚持的原则却不一定正确或有意义。如果心理疏导中,我们在对方的倾诉中听到了大量的“应该”“必须”“一定”等词语,或者“一文不值”“彻底完蛋”之类的绝对化表述,可能就要试着多使用挑战和重构技术了。

例如,严厉的父亲对儿子很失望,认为他太不“爷们儿”,说话做事一点都不干脆,以后一定不会有出息。即使其他人夸儿子心思细腻、学习努力,父亲也坚持“那些都不重要,只有像我这样才算真男人”。在对偏执进行挑战时,直接驳斥容易遭遇短兵相接,我们可以尝试暗度陈仓,悄悄地用更中性的词语替换极端的词语。

你刚才说的“老板必须对员工公平、公正”,我们能不能换成“我希望老板对我更公平、公正”?你试着重新说一遍,看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不过,如果是恋爱中女友坚持“没及时回电话就是不够爱我”,即使我们知道有些偏执,也不适合直接面质。因为心理疏导中一定要坚持“疏为先”的核心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期的偏执是很常见的,孩子眼中的世界单纯而绝对,因此应对起来也就可以简单地一分为二、爱憎分明。但成长过程中不断经历的挫败、丧失,会生动地教给他们,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好坏,每个人、每件事、每个时刻都是复杂而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对每个人、每件事,甚至对自己,都会产生爱中有恨、又亲近又逃避、又欣赏又妒忌、又怀疑又依赖等复杂而纠结的情绪。当我们无力整合这些复杂的情绪时,偏执就成为某些人的保护伞,毕竟自我怀疑和不确定感会带来持续的痛苦体验。

未完待续

喜欢请点关注

#心理疏导#疏心卡#学点儿心理学#心理#心理学小知识#心理学知识#知识分享#知识科普#固有思维#偏执#极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