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为“王孟”。享年仅51岁,在唐代诗人中算是早逝,令人惋惜。
他一生品性高洁,修心养性,不事权贵,远离官场,尽情遨游山水间,专注于诗歌创作,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鹿门,乃位于湖北襄樊的一座深山,孟浩然辞官后长居于此。
诗中场景如电影镜头般徐徐切换,从渡头到山头,从闹市到幽林,从暮色到月色,从外在到心灵。
诗人用自然流畅的笔调,以景抒情,借物言志,通过四处鲜明的对照描写,生动表达了他安于隐士生活超然物外的心态:
空谷悠远的山寺鸣钟,争渡喧哗的鱼梁渡头;群居江村的芸芸众人,独处鹿门山的孤单诗人;飘渺空灵的月下山林,远离尘世的庞公居所;孤单寂寥的石门松径,自由自在的高洁隐士。
于一动一静间,诗人的情感如山涧流水般,汩汩而出,盈盈于耳,穿林越壑,洗净凡尘。
一位专家点评很经典,“这首诗笔法顺畅,语调平和,语言质朴,结构自然,笔墨省净,点染疏豁,情感真挚。”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除了山、水,还常见松、林、月、鸟、归人等描述,用以体现一种空灵闲适的意境。
他的两首五言古诗,就与这首诗或多或少有相似的意境描写。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宿业师山房候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已尽,烟鸟初栖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此场景是不是与这首诗的二三句很相似?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已尽,烟鸟初栖定”,松、月、夜、归客、烟,是不是很眼熟?
纵观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虽不如杜甫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波澜壮观,却也因自然流畅,不事雕琢,情感真挚,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因为真实,所以动人。
隐者,在这个喧嚣的尘世,超凡脱俗,自顾自美丽,犹如张九龄笔下的桂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有生意,自尔为佳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文如其人,这就是诗人孟浩然,一位追求心灵安宁崇尚返璞归真的幽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33736/e3cad2b44576022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