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原创文字集

《人与知识》自由带来生命力,学会去私有化读书

2019-03-09  本文已影响16人  f465da3cfca3

作者汪丁丁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这部作品也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批判了很多社会问题。


“知识”泛滥,阅读失去了创新性

当文章传播变得廉价,阅读就开始失去了创造意义。

文字是具象的符号表达,不能完全传递情感,随处可见的文化和知识的定义,使得阅读的创新性逐渐消失。

人们追求的是单纯的定义与将知识点变成自己的看法,而并非对无限的探索。

完全认同撰写人的观点,将思想逐渐禁锢。

给予私有化过程的人生,是技术的人生,千篇一律,百无聊赖。

给予智慧的人生,是艺术的人生,每一瞬间都是自由的,每一次呼吸都是个性化的。

“焦虑阅读”成为当今社会的阅读主流,“饥渴阅读”让读者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只求广度不求深度。

智慧是批判与思考,而知识则是认同与定义。

越是想要用理性和逻辑去定义,就越是会扼杀全面与创新。

要学会“去私有化”读书

拥有智慧就先要去个性化,对知识抱有审视的态度,不令心性蒙蔽的深刻阅读才能带来创造。


无限不能被理性定义

越是精密的科学越会远离无限,因为计算与逻辑都是在分割无限,具体表示可控,创造未来其实是在计算未来,那是被人为捏造出来的,

新科学则是不局限于定义和简单化世界,需要与自然对话和融合,真理永远不能够被定义和思考出来,因为他本身就存在于一切之上,超越空间和时间。

万物本来同源,科学与逻辑思维却将他们细化,分类与制定出价值,节省思考时间。

定义与公式就是将人从深度思考中拉出来,片面的看待周遭。

学术缺乏思想,专家没有灵魂。

经典的科学理论所定义的世界只适合部分场合。想要接近真理就要永远对知识抱有怀疑态度,因为我们所认为的客观也只是真相中的一小部分。

创造是提前预见了未来逻辑的可能性,与真实还是相距甚远。

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精深是因为很少从定义去得出结论,而是大而化之的思考问题,不从抽象上升为具体。“形而上”的自由为思维带来生命力。


新闻只有带着偏见才会被人喜欢

新闻承担着引导舆论的作用,大众喜欢偏听偏信寻找刺激,全面客观的叙述事实没有吸引力。

媒体需要竞争,夸张带来价值,说出全部真相会令人觉得乏味,在娱乐至上的当今社会。

一名合格的记着需要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将事情真正需要披露的问题向大众传播。

避免偏见让新闻变得真实有意义。

是一本引导思维和批判现实及科普经济学知识的书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