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商伽经 [南传中部 第95经 Canki Sutta(MN

2017-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凌毓

主题:
1. 如何善巧地维护真理。
2. 修行道路上所必须具备的成功要素及步骤。

梁国雄居士、梅斯清居士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众比丘游方于拘萨罗国(Kosala),来至一个叫欧巴萨陀(Opasāda)的婆罗门村。世尊便住于村北的天林娑罗树园。这时,有一位名叫商伽的婆罗门人统管欧巴萨陀村。这里人畜众多,有草木池水,谷物丰富,是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King Pasenadi)所赐予之地。

欧巴萨陀的婆罗门村民已听闻对佛陀这样的美誉:“由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现在与很多僧众游方于拘萨罗国。他是阿罗汉(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觉者)与世尊。他向所有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平民及世人宣说他透过亲证解脱之法。他教的法由始至终、每一部份都是善美的。他的说法义理与辞句皆正确,他教导怎样圆满圣洁修行的一生。能得见这样的阿罗汉,实在是幸运”。

一日,欧巴萨陀的婆罗门村民相约一起,离开欧巴萨陀村,北向天林娑罗树园方向行去。这时,婆罗门商伽在楼上休息。他见大众北行,便问守卫说:“守卫!为何欧巴萨陀的婆罗门村民相约一起,离开欧巴萨陀村,向天林娑罗树园方向行去?”

“贤者商伽!释迦族的儿子,即由释迦族出家之沙门乔达摩现与很多僧众游方于拘萨罗国,来至我村,住于村北的天林娑罗树园。沙门乔达摩具有很好的名声:『他是阿罗汉(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觉者)与世尊。他向所有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平民及世人宣说他透过亲证解脱之法。他教的法由始至终、每一部份都是善美的。他的说法义理与辞句皆正确,他教导怎样圆满圣洁修行的一生。能得见这样的阿罗汉,实在是幸运。』因此,村民们去拜访沙门乔达摩。”

“守卫!即然如此,请你告诉这些村民说:各位贤者!婆罗门商伽说:『请诸位贤者稍候,商伽愿与你们一起前往拜见沙门乔达摩。』”“好,贤者!”守卫答应商伽后,前往欧巴萨陀村婆罗门村民聚集处,告诉大家说:“诸位贤者!婆罗门商伽说:『请诸位贤者稍候,商伽愿与你们一起前往拜见沙门乔达摩。』”

这时,有五百婆罗门人因事从外地来到欧巴萨陀村暂住。当他们听说婆罗门商伽要去拜见沙门乔达摩时,这些婆罗门来至商伽家,问他说:“贤者商伽!你真的要去拜见沙门乔达摩吗?”

“是的,贤者们!我是要去拜见沙门乔达摩。”

“贤者商伽,请你不要去拜见沙门乔达摩。因为这是不恰当的。沙门乔达摩应当来拜见商伽才对。贤者商伽为婆罗门父母正生,血统清净,七世之父祖不受排斥、不为出生论所谤。因此,贤者商伽不应去拜见沙门乔达摩。沙门乔达摩应当来拜见商伽才对。”

“贤者商伽实为富有,有大资财。贤者商伽通达三吠陀、语汇、礼拜仪式、音韵、及通达第五古传说、通哲理、文法、得达世间论及三十二大人相。贤者商伽、实为优美、悦目、合宜、具足极美妙之仪容及威严。”

“贤者商伽务实持戒、修戒、修戒具足。贤者商伽实为语善、所言善、优雅、流畅、无过失、具足使人善知意义之语。贤者商伽实则为多人之师、为师之师,向三百青年婆罗门教授圣典。贤者商伽实则被拘萨罗王波斯匿所尊重、崇敬、尊敬的。贤者商伽实则为婆罗门沸伽罗婆罗(Pokkharasati)所尊重、崇敬、尊敬。贤者商伽,欧巴萨达的统冶者,居住拘萨罗王波斯匿所赐之圣地,人畜多、有草木池水,谷物丰富。因此,贤者商伽不应去拜见沙门乔达摩。沙门乔达摩应当来拜见商伽才对。”

婆罗门商伽闻言后回答:“诸位贤者!其实我去拜彼沙们乔达摩是恰当的,沙门乔达摩来拜见我是不恰当的。请听我说出理由:诸位贤者!沙门乔达摩为父母具正生,血统纯净,至七世父祖止,不受排斥,不为出生论所谤。因此,沙门乔达摩来拜见我是不恰当的,唯我去拜见彼沙门乔达摩是恰当的。”

“诸位贤者!沙门乔达摩舍去他所拥有及贮藏的全部财富而出家。沙门乔达摩年轻出家、头发乌黑、正值人生意气风发之时。虽然沙门乔达摩的父母不喜他出家,泪颜涕泣,但他仍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过其无家之苦行生活。”

“沙门乔达摩实为优美、悦目、合宜、具足极美妙之仪容及威严。沙门乔达摩持戒、修戒、具足修戒。沙门乔达摩实为语善、所言亦善、优雅、流畅、无过失、具足使善人知意义之语。沙门乔达摩实为多人之师,亦为师之师。”

“沙门乔达摩实断贪欲,无自负。沙门乔达摩说因果、说善行的业报、对婆罗门从无恶意。沙门乔达摩出身于高贵富有之家族。他是由一个富贵的家庭出家的。实有由异国、异境来向沙门乔达摩问法者。实有数千之诸天终生归依于沙门乔达摩者。诸位贤者!沙门乔达摩扬如是之善名声:他是阿罗汉(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觉者)与世尊。”

“诸位贤者!沙门乔达摩实具足三十二大人相。摩揭陀(Magadha)国王斯尼耶频婆娑罗(King Seniya Bimbisara)与妻、子女具终生归依于沙门乔达摩。诸位贤者!我们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与妻、子女具终生归依于沙门乔达摩。诸位贤者!尊贵的婆罗门沸伽罗娑罗(Pokkharasati)与妻、子女具终生归依于沙门乔达摩。”

“沙门乔达摩实已到达欧巴萨陀村、住于欧巴萨陀村北方之天林娑罗树园。凡沙门、婆罗门来到我村的人,则皆为我们的宾客。对宾客应予恭敬、尊重、崇敬。诸位贤者!沙门是我们的宾客,对宾客礼应恭敬、尊重、崇敬。因此,沙门乔达摩来拜见我为不合适,唯我去拜见彼沙门乔达摩为合适的。诸位贤者!我对沙门乔达摩的盛誉所知有限,我相信沙门乔达摩的美德一定比我所知者为多,沙门乔达摩有无数值得称赞的美德。诸位贤者!由于以上种种理由,足证沙门乔达摩来见我为不合适,唯我前往拜见沙门乔达摩为合适的。所以,诸位贤者!我们应该一起前往拜见沙门乔达摩。”

之后,商伽与婆罗门大众一起,来至世尊处。问候世尊,交谈吉庆铭感之语后,坐于一面。这时,世尊与婆罗门长老,相互交谈铭感之语后就坐。有一名巴瓦娃伽族,名叫伽巴提迦的十六岁婆罗门学生,剃髮,年轻,通达三吠陀、语汇、礼拜仪式、音韵、及通达第五古传说;能语、通文法、得达世间论、大人相。

当婆罗门长老与世尊对话时,伽巴提迦经常插嘴。这时世尊对伽巴提迦青年婆罗门叱责说:“贤者巴瓦娃伽!在婆罗门长老谈话时,不要插嘴,伽巴提迦要等别人说完后再说。”这时,婆罗门商伽对世尊说:“乔达摩大师!不要叱责伽巴提迦婆罗门青年。

伽巴提迦青年出身良家、敏慧、博学多闻、能言善道,他能参加与乔达摩大师的谈话。”这时世尊明了:今伽巴提迦青年为婆罗门所推崇,他一定精通三部吠陀经。

这时伽巴提迦青年婆罗门思维:若沙门乔达摩以眼注视我时,我将对沙门乔达摩发问。时世尊以心知伽巴提迦青年婆罗门之心中所念,乃向伽巴提迦青年以眼注视,于是伽巴提迦青年婆罗门问世尊曰:“乔达摩大师!依古婆罗门圣典口口相传之句,基于圣藏所解,婆罗门必达之结论为:『只有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乔达摩大师有何看法?”

“巴瓦娃伽!在所有诸婆罗门中,有任何一位婆罗门能说:『我知真理,我亲见真理,只有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乔达摩大师!没有婆罗门能这样说。”

“巴瓦娃伽!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所有婆罗门中,有否一位老师,或老师之老师,甚至追溯至七世以来之老师能说:『我知真理,我亲见真理,只有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乔达摩大师!没有婆罗门的老师能这样说。”

“巴瓦娃伽!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所有婆罗门中,古之先知作圣典、传圣典,今之婆罗门将其圣典句中汇集之歌语,袭古法唱颂、背诵、吟诵。如是古之圣贤如:夜咤、婆摩、婆摩提婆、毗奢密哆罗、夜婆提犍尼、应疑罗婆、巴瓦娃伽、婆私咤、迦叶、婆恕等能说:『我知真理,我亲见真理,这些是真理,其他的皆非真理。』?”

“乔达摩大师!没有婆罗门的先圣能这样说。”

“巴瓦娃伽!这样的话,在所有婆罗门中、无一人能说:『我知真理,我亲见真理,这些是真理,其他的皆非真理。』在所有诸婆罗门中,没有一位老师或老师的老师,或追溯至七世之中的老师能说:『我知真理,我亲见真理,只有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在所有婆罗门中,就连作圣典的先知、传圣典如:夜咤、婆摩、婆摩提婆、毗奢密哆罗、夜婆提犍尼、应疑罗婆、巴瓦娃伽、婆私咤、迦叶、婆恕等都不能说:『我知真理,我亲见真理,只有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巴瓦娃伽!譬如盲人排队,后者只能以手牵前者衣,带队者为盲人、中间者为盲人、跟随者为盲人。如此,巴瓦娃伽!诸婆罗门之所说宛如盲人排队,带队者为盲人、中间者为盲人、跟随者为盲人。巴瓦娃伽!你如何看待此事?如果是真的,婆罗门之信仰岂不是没有根据的?”

“乔达摩大师!婆罗门并不单凭信仰,我们也很尊重口授的传统教法。”

“巴瓦娃伽!你开始时强调对《吠陀经》的信心,现在又说口口相传的传统。巴瓦娃伽!有五法能带来当下的两种结果。何为五法?即:**信仰、赞同、口授的传统教导、理性上的认识、深思熟虑后的接受**]。巴瓦娃伽!这五法能带来当下的两种结果。”

“巴瓦娃伽!基于信仰,你完全接受某些事物,但这些事物可能是空洞、虚伪及不真实的。对于某些事物,你虽然没有信心去完全接受,但这些事物可能是事实、真实及正确的。巴瓦娃伽!对于某些事物,虽然你赞同,是口授的传统教导、理性上的认识、深思熟虑后而接受,但这些事物可能是空洞、虚伪及不真实的;对于某些事物,你虽然不赞同,不是口授的传统教导,没有理性上的认识、没有深思熟虑后而接受,但这些事物可能是事实、真实及正确的。巴瓦娃伽!所以,有智慧维护真理的贤者,是不会作:『只有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定论的。”

“那么,乔达摩大师!怎样做才算是维护真理?一个人怎样做才算是维护真理呢?我们问乔达摩大师维护真理之道。”

“巴瓦娃伽!如人有信仰,但仍未确定:『只有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而他对人说:『我的信仰是这些东西。』那么,他算是维护真理的。巴瓦娃伽!这样做才算是维护真理,人能这样做才算是维护真理,我们是这样去描述维护真理之道的。尽管如此,他仍未能亲自瞥见真理。”

“如果一个人赞同一些东西...如果他接受某一口授的传统教导...如果他通过思维而得到一个理性上的认识...如果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接受某一观念,但仍未确定:『只有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而他对人说:『我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接受的观念是这些东西。』那么,他算是维护真理的。巴瓦娃伽!这样做亦算是维护真理,人能这样做才算是维护真理,我们是这样去讲述维护真理之道的。尽管如此,他仍未能亲自瞥见真理。”

“乔达摩大师!原来那样做才算是维护真理,原来人要那样做才算是维护真理,原来我们要那样了解才算是认识维护真理之道。那么,乔达摩大师!怎样做才能亲自瞥见真理?一个人要怎样做才能亲自瞥见真理呢?我们问乔达摩大师亲自瞥见真理之道。”

“巴瓦娃伽!有比丘可能在附近的村落居住,那里的居士或居士之子可以到他的住处,审查他是否有三种心态,即贪欲、瞋恚和愚痴等三种心态。他们可以观察和查问:『这比丘有贪欲吗?他会被贪欲所控制,对不知言知,对不见言见吗?他会劝人为恶,令人受损和长期受苦吗?』经审查后,如他发现:『这比丘心中并无贪欲,他的言行都不似有贪欲的人所作的,而且,他说的法甚为深奥、难明难解、寂静、殊胜、不可以思维得知、微妙,只有智者才能体会,被贪欲控制的人是不能善说此法的。』”

“当他审查完毕后,知道比丘内心清净,不染贪欲,接着就可以审查他是否有瞋恚:『这比丘有瞋恚吗?他会被瞋恚所控制,对不知言知,对不见言见吗?他会劝人为恶,令人受损和长期受苦吗?』经审查后,如他发现:『这比丘心中并无瞋恚,他的言行都不似有瞋恚的人所作的,而且,他说的法甚为深奥、难明难解、寂静、殊胜、不可以思维得知、微妙,只有智者才能体会,被瞋恚控制的人是不能善说此法的。』”

“当他审查完毕后,知道比丘内心清净,不染瞋恚,接着就可以审查他是否有愚痴:『这比丘有愚痴吗?他会被愚痴所控制,对不知言知,对不见言见吗?他会劝人为恶,令人受损和长期受苦吗?』经审查后,如他发现:『这比丘心中并无愚痴,他的言行都不似有愚痴的人所作的,而且,他说的法甚为深奥、难明难解、寂静、殊胜、不可以思维得知、微妙,只有智者才能体会,被愚痴控制的人是不能善说此法的。』”

“当他**审查**完毕后,知道比丘内心清净,不染愚痴,就会对比丘生起**信仰**。由于充满信仰,他会去拜访比丘和**礼敬**比丘。礼敬后,他会**留心倾听**。由于留心倾听,他会**听到完整的法**。听到完整的法后,他会**记忆法义**,并且反思记忆中的法义。经过**反思法义**和仔细考虑法义后,他会**接受法**。经过**仔细考虑和接受法**后,他会生起**学习法的热诚**。接着他会下**决心**。下决心之后,他会**详细审察**(scrutinize)。详细审察之后,他会**奋发精进**。坚毅地奋发精进之后,由于智慧通达了真理,他便可亲自瞥见那殊胜、无上的真理。巴瓦娃伽!这样做才能亲自瞥见真理,人这样做才能**亲自瞥见真理**,我们是这样去描述亲自瞥见真理之道的。尽管如此,他仍未能**达致究竟真理**。”

“乔达摩大师!原来那样做才能亲自瞥见真理,原来人要那样做才能亲自瞥见真理,原来我们要那样了解才能认识亲自瞥见真理之道。那么,乔达摩大师!怎样做才能达致究竟真理?一个人要怎样做才能达致究竟真理呢?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达致究竟真理之道。”

“巴瓦娃伽!**达致究竟真理之道在于重复练习、培育与发展上述的教导。**巴瓦娃伽!这样做才能达致究竟真理,人这样做才能达致究竟真理,我们是这样去描述达致究竟真理之道的。”

“乔达摩大师!原来那样做才能达致究竟真理,原来人要那样做才能达致究竟真理,原来我们要那样了解才能认识达致究竟真理之道。那么,乔达摩大师!什么对达致究竟真理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达致究竟真理之最有利之法(东西)。”

“巴瓦娃伽!奋发精进是达致究竟真理之最有利之法。如果人不奋发精进,他是无法达致究竟真理的。但是,若他肯奋发精进,他终必会达致究竟真理的。奋发精进之所以是达致究竟真理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奋发精进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奋发精进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详细审察对奋发精进最有利。如果人不详细审察,他是不会奋发精进的。但是,若他肯详细审察,他终必会奋发精进的。详细审察之所以是奋发精进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详细审察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详细审察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决心及运用意志对详细审察最有利。如果人没有决心或缺乏意志力,他是不会详细审察的。但是,若他肯下决心及运用意志,他终必会详细审察的。决心及运用意志之所以是详细审察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决心及运用意志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决心及运用意志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学习法的热诚对决心及运用意志最有利。如果人没有学习法的热诚,他是不会有决心及运用意志的。但是,若他有学习法的热诚,他终必会有决心及运用意志的。学习法的热诚之所以是运用意志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生起学习法的热诚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

生起学习法的热诚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仔细考虑和接受法对生起学习法的热诚最有利。如果人没有仔细考虑和接受法,他是不会生起学习法的热诚的。但是,若他有仔细考虑和接受法,他终必会生起学习法的热诚的。仔细考虑和接受法之所以是生起学习法的热诚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仔细考虑和接受法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仔细考虑和接受法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反思法义对仔细考虑和接受法最有利。如果人没有反思法义,他是不会仔细考虑和接受法的。但是,若他有反思法义,他终必会仔细考虑和接受法的。反思之所以是仔细考虑和接受法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反思法义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反思法义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记忆法义对反思法义最有利。如果人没有记忆法义,他是不会反思法义的。但是,若他有记忆法义,他终必会反思法义的。记忆法义之所以是反思法义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记忆法义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法的记忆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听法(听到完整的法)对记忆法义最有利。如果人没有听法,他是不会记忆法义的。但是,若他有听法,他终必会记忆法义的。听法之所以是记忆法义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听法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听法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留心倾听对听法(听到完整的法)最有利。如果人没有留心倾听,他是不会听法的。但是,若他肯留心倾听,他终必会听法的。留心倾听之所以是听法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留心倾听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留心倾听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礼敬比丘对留心倾听最有利。如果不礼敬比丘,他是不会留心倾听的。但是,若他肯恭敬礼拜比丘,他终必会留心倾听的。礼敬比丘之所以是留心倾听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礼敬比丘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礼敬比丘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拜访比丘对礼敬比丘最有利。如果人没有拜访比丘,他是不会礼敬比丘的。但是,若他肯拜访比丘,他终必会礼敬比丘的。拜访比丘之所以是礼敬比丘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乔达摩大师!可是,什么对拜访比丘最有利?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对拜访比丘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信仰对拜访比丘最有利。如果人没有信仰,他是不会拜访比丘的。但是,若他有信仰,他终必会拜访比丘的。信仰之所以是拜访比丘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维护真理之道,乔达摩大师已回答了,我们都很赞同、接受和满意。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达致究竟真理之道,乔达摩大师也回答了,我们都很赞同、接受和满意。我们问乔达摩大师有关达致究竟真理之最有利之法,乔达摩大师也回答了,我们都很赞同、接受和满意。我们无论问什么问题,乔达摩大师都肯回答我们,我们对他的所有回答都很赞同、接受和满意。乔达摩大师啊!以前我们曾经这么地想:『这班秃头的沙门,由梵天脚趾所生的贱种、黑奴,他们究竟是何东西,竟敢自称了解真理?』可是,如今乔达摩大师令我们对比丘们生起了爱护、敬信、尊重之心。”

“尊贵的乔达摩大师啊!...从今以后,请乔达摩大师收我为徒,我愿意终生归依大师!”

【完毕】

英译本参考:

(1)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Majjhima Nikaya By

Bhikkhu Ñanamoli and Bhikkhu Bodhi.

(2) A rendering by Richard Blumberg based on above work is available in following link :

http://www.olli-buddhism.com/suttas/canki/ or http://dharmastudy.net/suttas/canki/ (3) Translation by Bhikkhu Thanissaro in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mn/mn.095x.than.html

(4) Mettnet–Lanka–Tipitaka–MajjhimaNikaya http://www.metta.lk/tipitaka/2Sutta-Pitaka/2Majjhima-Nikaya/Majjhima2/095-canki-e1.html

中译本参考:

http://www.shijian.org/html/2006-09/7009.htm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