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人生格局的修炼散文

漫谈汪曾祺散文――汪曾祺,一个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文人

2019-01-27  本文已影响477人  辉耀姬

近来读了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自觉受益颇多。见文识其人,我在汪老的散文中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个有情调有温度,温润如玉而又有脾气的文学大家。因在此写篇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汪曾祺。

汪老是一位颇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善于观察世间一草一花,一人一物,然后用自己独特的笔调将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汪老的情调和可爱之处从他写的几篇散文中就能清晰的显现出来。在《葡萄月令》中,他以极其亲切的语调描写了葡萄在不同月份的生长状态。

漫谈汪曾祺散文――汪曾祺,一个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文人

读《葡萄月令》时,第一句话就把我吸引到了:一月,下大雪。雪静静的下着,果园里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让我在脑海中构筑了一副雪中葡萄酣睡图。白白的雪,静静的下,葡萄则疲惫的趴在白雪上均匀的呼吸着,甜甜的睡着。静的是白雪,活的是葡萄。汪老就是有用少量文字描写一种安静而活泼,充满生气的“人境”的本事。汪老的文字,总是干净简洁而质朴,读他的文章,你总是能在不知不觉中缓缓沉静下来,产生一种淡淡的安心和归依感笼罩在心头。

葡萄抽条疯长时,汪老毫不客气的吐槽道:它丝毫不知节制,简直是瞎长!他甚至还尝过葡萄卷须的味道,对此评价: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我看到这直接就给笑喷了,没忍住在上边批注了一句:汪老好逗啊,真可爱。后来同学借书时看到了这批注,哭笑不得的说:你这是啥狗屁批注啊?!咋不写点正经的东西呢。

汪老是个特别有想象力和感知力的人,他说:梨花的瓣子才不像雪呢!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的瓣子应该是月亮做的才对。每每看到这里,我总要为他的奇思妙想赞叹一句。

漫谈汪曾祺散文――汪曾祺,一个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文人

除了写些植物和美食,汪老也会在他的散文中记叙一些他见过的人。在《闹市闲民》中讲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老头。那老人70多岁,住一间小小的屋子,屋里陈设格外简单,一眼就能望到头。老人的生活也很简单,他喜欢抻面条,浇上炸酱,一顿吃半斤面,吃完面再喝一碗面汤。这些都干完了,他就坐在门前的马扎上,抱着膝盖看街。老人不愿意跟儿子一起过,他说乱。也不乐意和亲戚们来往,他只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生活。

汪曾祺先生对此感叹道:他一生经历过很多大事,解放军进城,开国大典,文化大革命……然而这些都和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坐在那里吃炸酱面,坐在门口的马扎上看街。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面条,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神看着你。这是一个活庄子啊。

看到这篇文章时,我很是触动。长大以后,总是听到很多周围的中老年人抱怨着些房子太贵,媳妇不好,孩子不知体谅自己之类的问题。他们对此讨论的津津有味,不知疲倦。每每听到这些话题,我便深感疲惫与无奈,叹道:奋斗了一辈子,如今老了却还是要围着别人转,真烦啊。以前听人调侃着说:人啊人,活一辈子干嘛要老围着别人转圈呢 。到老了,该尽的责任尽掉了,就该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生活,管什么儿子,管什么孙子?儿子有出息,留什么钱?儿子没出息,留什么钱?我老了,不管了,让年轻人们自己生活吧。

我曾随人去呼和浩特的一个回民养老院参观。虽是养老院,但却装修的格外有情调。院子很大,里面养了一池金鱼,种了几颗垂髫婀娜的老柳。那天天气很好,很多老人都搬着板凳坐在院子里闲聊,他们神态安闲,在阳光下享受着慢悠悠的闲暇时光。高中的时候老听班主任向我们诉苦,说自从上大学的儿子走了以后,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没个着落,干什么也提不起劲头来了。中国的父母啊,总是一心扑倒了孩子的身上,忙的有时候都忘了自己是谁。如果我将来老了,我的孩子长大成人能自己生活了,那我是不会像那些想念儿孙的老人一样粘在孩子身边的,我宁愿像汪曾祺文中所写的活庄子一样,安安静静的住在一个小院里,过自己有滋有味的小日子。等我老的走不动的时候,我就住进我参观过的那个养老院,天天晒晒太阳,聊聊天,静静的等待死亡。

漫谈汪曾祺散文――汪曾祺,一个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文人

汪曾祺先生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他几乎不会发火。但他的温和却并不代表着屈服与软弱,他是个有脾气有态度的人。他的文章,绝不冷嘲,也绝不尖酸刻薄,他的文字如水一般的温和,但你去读的时候,却也总能感受到里面蕴藏着他坚定的态度和信念。总之,他的文字柔软却又不辛辣,像极了一块甜甜的糯米糕。但是,读过的人都会发现,虽然这快糯米糕不生辣,味道不是那么特别吸引人,但却是一块能让你思考人生和社会的糕点。

他批判文革时并不乱骂一通,而是写了一颗被订进去铆钉的柳树。意在指明文革虽过去,但创伤不会消失,而是会永远留在国家和人民的心里。提醒为政者不可不慎乎。他在《悬空的人》中说道:没有历史,是悲哀的。一个人有祖国,有自己的民族,有传统文化,不觉得这有什么。但一旦没有这些,你才会觉得这是多么重要,多么珍贵。我在美国,听过一个留学生说:我宁愿在美国做狗,也不愿意做中国人。真是岂有此理!

在《跑警报》里,他用幽默轻松的语调控诉了抗日战争时日本对中国昆明的摧残。他在文章骄傲而含蓄的宣布道:日本派飞机轰炸昆明,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有一种不在乎的精神,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从这些文章中,你总能感受到:他不会开口巴拉巴拉的对你说教,但你却总能在他的文字中找到某种意义,获得比干说更深刻的体会心得。他不会对某种灾难哀哀怨怨,但你总能透过他的文字看到他身为文人的气节和立场。

汪曾祺像一方温柔的水,是一个乐观而宽容的人。面对文革中被批判的劫难,他居然能轻松的脱口而出: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该更平淡了。有人见他精神状态不错,不明白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过来的 ,便很奇怪的问他:这么多年你都是怎么过来的?他只很随意的答了四个字:随遇而安。汪曾祺就是这样一个既柔软而坚硬的人。虽然他是一个柔弱的文人,但任何磨难都是打不倒他的,他有很强大的心态和多生活的无限热爱 。

在《要面子》中,他对死要面子的人并未加以轻视与不屑,只是略微调侃了几句,临了道:这种事与人无害,无伤大雅,而且是很多人共有的弱点,不妨以善意的幽默待之。他说:看此东西,自己尽可以不吃,但也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旁人吃了,就是岂有此理。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酸西辣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最让我感动的是,汪老写了不少篇深情回忆恩师沈从文先生的文章。在他的深情记忆中,我窥见了一个温和有趣,爱生如子,辛勤创作的沈先生。在汪曾祺的回忆里,沈先生教写作,写的要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往往是学生自己写完文章了,他才就此讲得失。

鲁迅先生曾讥笑过那种教如何作人物肖像,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结构的“小说作法”,认为那是误人子弟的。沈先生亦如此,认为教授先讲一套,学生在照猫画虎是行不通的。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来初高中时写过的那些个作文,不正是在老师教授的所谓结构,笔法后创作出来的么。现在看来,那些个照猫画虎反类犬,太过于拘泥规矩的作文根本不能被算在文章一类里。那根本算不得有温度有思想的文章,充其量只能是些八股文吧。汪老在文中还提过希望现在的大学创作课也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我也是这样希望的。

漫谈汪曾祺散文――汪曾祺,一个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文人

沈先生是个非常好的老师,他教书是但愿为学生省点事,而不怕自己麻烦。上课的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便拿了毛笔一页页抄了许多张,上课时分发给学生。学生有了好的创作,他也总是自付邮费寄去相熟的报社,争取发表。这样的态度,可谓十分耐烦平易,叫人不能不感动。人生能遇到此等人生导师,也算是一大幸事了。

沈先生的创作是十分勤奋的。 二十岁时冒冒失失闯到北平来,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却用一只笔打出一个天下,打响沈从文的名号。他对创作锲而不舍,不怕费劲,经常夜以继日的创作。他的作品看起来很是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雕琢出来的。

看了汪老笔下的恩师沈从文,我不禁也想我回忆一下高中时代我认为很好的几位老师了。一个人的一生能碰上几个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影响的老师啊,便是只碰上一个,也算是一大幸事了。

我的杨姓是我们班当时的班主任,她十分负责严肃,但又温和宽容。她并不只关注成绩好的同学,而是把全班的同学都放在眼里。每次考完试后,她总要一个个的找同学们谈心,为他们指点迷津。她尊重同学们作为一个人的个性,面对与众不同的学生并不强行打压,而是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她说:我们作为老师,并不是要领导学生,让他们听我们的话,而是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引导他们。重要的不是让他们乖乖听话,而是教会他们独立思考,发展个性。

我的语文老师姓黎,她观点新颖,感知能力敏锐。她教授作文时,并不讲些套路什么的让学生照猫画虎,而是倡导让大家真正感知人文温度,学会独立思考,能表达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在我们学困学乏时,她也不会硬逼着我们继续做题,而是会找一些书念给我们听,龙应台的,三毛的,很多作家的。她是一位真正的语文老师,比起现在很多缺乏思想力的语文教师来说。

另一位要说的老师就比较特殊了,他是一位我听网课时邂逅的老师。他叫石国鹏,我听过他很多历史课。我从未想到过,有一天历史会因这样一位老师融入我的骨血。他让我第一次见识到了历史的不平凡,历史的人文深度。他的很多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在此摘录一些。他说: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他讲顾炎武时,讲了他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说:如果别人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尽可以把这段话说出来。不要害怕别人讥讽取笑你的自不量力,哪怕世界再黑暗,大家都不敢再打着明亮的灯笼,你也该是一只发出微光的萤火虫。哪怕再卑微,哪怕再困窘,你也应该在心里深深的记着这个理想。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该记住的理想。不要为了眼前的苟且和生活的奔波和疲累,就放弃真正高贵的东西。  

漫谈汪曾祺散文――汪曾祺,一个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文人

在讲独立战争时,他特地用英文念了一遍独立宣言的一段,并鼓励我们用英文背下来。他说,那些美国人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走,缺衣少食,是谁强迫他们来得吗?不是!他们本可以龟缩在温暖的家中一辈子忍受着殖民和欺辱,但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自由和独立奋起反抗。正因为内心有着关于自由和独立的信仰,他们才能这样不顾一切的和强大的英国打仗。现在想来,我的一生,能遇到这几位有温度有力量的老师,何其有幸,何其有幸!想来不得不叹一句,义务教育念了12年,最期望遇到的不是什么能教出好成绩的老师,而是希望能遇到有温度有独立见解的老师啊。有他们领着,你能见到光,你能感受到巨大的快乐。

我乏力的文字,写不出汪老先生十分之一的好。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是希望各位能去了解了解这位温和又有态度的老文人,从中感受到点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