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深度思考

拖延,再见!

2018-06-01  本文已影响193人  z先森说

明明知道运动对身体有益,却一直迈不开腿…
明明知道任务很紧急,却一直没心思完成,一直拖延到deadline…
明明知道写作有好处,却一直迟迟不肯动笔…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很多对我们有益的事,但就是一直拖延着不去做呢?本篇文章就讨论一下可能人人都会的习惯:拖延。

说到拖延,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每次拿到任务的时候,信誓旦旦的对自己说,这次一定要早点完成。没过多久,心想着反正时间还早,先刷会儿朋友圈,看看抖音上的小视频吧。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工作没有丝毫进展。一看时间,已经这么晚了。然后你告诉自己,算了,明天再弄吧,明天一定要完成。然而明天依然重复着今天。好像不到deadline,就没有动力去完成。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拖延的习惯,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有的重度拖延症患者为了改掉自己拖延的毛病,报了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可是学完以后,拖延的习惯依然没有得到改观。实际上,拖延并不简单的只是时间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心理问题。

当出现拖延时,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没有规划好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任务,导致自己没有完成该完成的任务。而我们很难意识到,拖延在心理层面的原因。

完美主义者

很多喜欢拖延的人可能属于完美主义者。这类人群希望自己在动手做事之前对事情不仅有一个全局的规划,还希望能够对所有的细节都了如指掌,让事情能够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去发展。希望可以一出手就能做出完美的作品。

如果他们没有准备好,就迟迟不会下手去做。

你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做,他们往往会这样回答:“我还没准备好呢”,“我有的地方还没弄清楚”,“我有些细节还没搞懂,我想等把细节弄清楚了就开始”……

但要想做到对所有细节都能够了如指掌又谈何容易呢?当然,我们不是说细节不重要。而是说要想等把所有细节都准备好了再去行动,可能已经晚了。

你如果是一名创业者,需要开发一款APP。你是要等把所有细节考虑清楚了再上线,还是先开发一款出来,让用户体验。在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不断升级迭代呢?

张小龙在创造出微信时,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细节都考虑到位。微信不也是一步一步成为今天这样子的吗?那你又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可以一步就做出完美的作品呢?

对失败的恐惧

另一个导致拖延的心理原因是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自己做了以后,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

在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课上,主讲老师Tal说:失败的失能性恐惧是一种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裹足不前的恐惧。

怕自己做了没有效果,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回报,所以干脆不去做。

而我们的恐惧,往往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人都是喜欢确定性的动物。

但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想象给自己了恐惧,而不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构成的。所以我们会说,你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有位父亲要出趟远门,留下了养了好几年的狗和小儿子在家。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屋里全是血迹,进到卧室才看见狗满嘴都是血,而儿子却不见了。他大怒之下,杀掉了狗。过了一会儿发现床底下有动静,原来儿子躲在床底下,儿子身旁是一只死去的狼。

原来狗是为了保护儿子,和狼进行了殊死搏斗。而父亲却以为是狗吃掉了儿子,结果后悔不已,在狗坟前痛哭。

所以说,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同样,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和恐惧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很多时候是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行动。

另外,很多人不愿意先做起来,是由于他们喜欢用静态思维去看待问题,总是认为在环境不变或环境变差的条件下,现在看不到机会意味着以后也看不到机会,所以不想白白浪费时间。

但他们省下来的时间通常也没有用在更有用的地方,大多数人宁愿白白浪费时间。

那么,如何才能改掉拖延的习惯呢?

我们说了,拖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在短时间内也不会被治愈,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不是说你看了几篇讲时间管理的文章就能改掉拖延了。

我有几点小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拥有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就是说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等一切准备就绪了才开始。

要知道,事情是动态发展的。等你完全准备好了再开始行动,可能你之前准备的东西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情况了。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在面临问题时,会考虑我能从这件事上获得什么成长。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他们想到的是我虽然现在不会,但我可以通过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可以掌握什么技能。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被恐惧吓到,因为即使失败了,他们也会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

从最小开始做起

将你要做的事情划分为一个个的小步骤,从最小的开始做起。

比如你想开始写作,一开始不要想着怎么写出爆款文章,重要的是开始写。刚开始可能觉得别人洋洋洒洒几千字,自己却半天憋不出来一个字。不要灰心,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先给自己制定小目标,比如每天写50个字。一旦你开始写的时候,大脑就会喜欢上这种感觉,等你写完会发现,原来早已不止50字了。

同样地,你想要锻炼身体,但没时间去健身房,在家也可以锻炼。制定目标时,每天只做1个俯卧撑。不要想着只做1个没用,制定1个的目的是让你行动起来。当你身体动起来的时候,大脑的想法就会改变。你大脑里的小人就会告诉你“要不再做1个吧,再来两个试试”。

把目标划到最小,然后记录。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拖延已经有很大改善了。

量化收益

很多明明对我们有益的事,我们就是提不起动力去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收益期太长。

你打游戏能够很快看到自己等级不断的提高,装备越来越厉害。但放到学习上,就没那么快了。

你今天刚开始写一篇文章,明天就能赚很多钱吗?你今天做几个俯卧撑,明天就能拥有好身材吗?当然不可能!

就是由于收益期太长,有的人等不住,所以干脆就放弃了。

我们可以将每次做完事情的收益进行量化,这样能够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举个例子,一个坚持10年写作的人,10年后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赚到1000万的。

假设你每天坚持写作,一周更新2-3篇有质量的文章。一个月就是10篇左右,一年就是120篇,10年就是1200篇。

那么就是说你用这1200篇的文章磨炼出来的写作能力,可以让你拥有赚到100万的能力,相当于每篇文章10000元。就是你把每篇10000元的收益放到一个账户上,10年后一次性取出来。这样,通过量化计算,能够让你看到收益,从而更有动力去做。

当然,这里的赚钱金额只是个比喻。具体多少还有待考证,但你可以参考这样的思维模式,去分解、量化收益,提升自己的行动力。

我们说评价一个人,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说了什么。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大家自然不会喜欢。而一个脚踏实地,真正干事的人,才是大家愿意去结交的。愿我们都能做行动的巨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