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悟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摘抄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乘风职读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陈坤

没错,是陈坤,演员陈坤,他创办了“行走的力量”公益组织。这本书是第一次活动——西藏行之后写的,打动我的是其中的“不装”。

第3章 从“暴发户”到西藏行走

>> 那一天,当我慢慢放松,进入内心,有个东西就打开了。我发现,对于我正在经历的一切,唯一的方法就是坦然面对。当我面对之后,我发现我有了勇气。然后我什么都不做,就是放松,去面对它。古人云:“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第4章 我的大学时代

>> 今天回头看,我当时的举动是出于对赵薇的保护,但更深一层是由于我的自卑。自卑常常以骄傲的面目出现。人的自傲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时候过于自傲反倒说明你是自卑的。

第5章 感谢那个残酷对你的人

>> 我想起一个朋友给我讲的故事:你送给藏族人一件礼物,他会感动地接过来说“谢谢”。但是你给汉族人一个东西,他多半会想,你为什么要送我东西?你有什么意图吗?我拿了之后要还你什么?有时候,物质与文明增长的代价可能是失去信任,人们越来越难简单相信。

>> 坤哥你一直在指责我们,没有鼓励,其实我们就是想要一点鼓励。

>> 从某种意义上讲,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伤害你,也是你成长的动力。

>> 而今天我几次怀疑的“是不是选错了”,在那一刻有了答案。人生是一场又一场巧合的相遇。遇见了就是缘分,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缘来了好好珍惜,缘尽了自会分离。

第6章 梦想的推动者

>>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容易得来的,想得太多;得不到的,苦苦追求。其实我也是,拍电影的时候,这个角色是我争取到的,就会很珍惜,反倒是你请我的时候,有点想得太多。这就是人天生的劣根性。

>> 其实越长大,我越不那么喜欢聪明人。我并不觉得这个世界上聪明就是智慧,反倒觉得,有些笨笨的人太有智慧了。

>> 他俩离开西藏的时候,大强跟我说:“坤哥,谢谢你。当我得到别人的爱,会把它再传播出去。这是我在行走中学会的,以后也会一直这样做。”这像是一个契机,点拨了我。那一刻,我突然认清了自己来世间的使命。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要做一个推动者,也是一个同行者。

第8章 我是一个明星?!

>> 平地徒步与爬山的感受不同。有一个经验是:攀登高处时只看眼前几步,徒步平坦大道却可以望眼风景。

>> 在“明星”的光环下,我想,最大的考验就是荣辱。

>> 我唯独不能接受的,或者说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忍受的,就是我的职业被称作“戏子”

>> 2008年的某一天,当我打通了对名利的困惑时,我同时也明白了另一个道理:人生的荣和辱,就像命运里的高峰和低谷一样,同样是上天对你的考验。你是否能经得住这个考验,决定着你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 我尝试着去思考,被别人讲“戏子”时,我的反应为什么那么激烈,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强大。当我强大的时候,我就能承受任何人对我的侮辱与谩骂。同时我也看清了,对方骂你,正是他内心自卑的表现。当他不能战胜你时,就用赤裸裸的、刻意强加在你身上的东西来挫伤你。所以我决定不再愤怒,我接受他们的侮辱,就像接受上天对我的考验。

>> 曾经有记者问我:“你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吗?”我答:“要看在什么事情上。”生活上很容易满足,但在表演上,我笑着摇头说:“不。”

>> 实际上,演艺圈里所有的新人都是脆弱的,别人的忽视会给自己很大的挫折感,别人的一点点重视会给自己很大的信心。

>> 在我慢慢行走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给身边的人一个正面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开始做公益以后,我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公益其实就在你身边。

>> 我曾经以为,这种“节约”的观念是因为过去贫穷的缘故,所以至今仍是穷人的思维;也曾经以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有一种“危患意识”,对财富没有安全感;但直到开始在西藏行走,不断观察自己,才明白,在更高的意义上,这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自我约束行为。

第10章 我和儿子

>> 但是,会不会有时候我们在做慈善的时候却伤害了行善的对象?慈善的过程,我们或多或少是满足了帮助别人的心愿,认可了自己,但是被帮助的人如果没有获得长期稳定的心理上的慰藉的话,对他来说也许是很大的伤害。

>> 在我的思维方式里面,或者说在我的成长过程里,没有谁按照我期望的生活给予我想要的,所有的生活都是随机的。如果我是那个孩子,有人来看我,我既享受了他来时的快乐,也承受了他离开时的痛苦。

>> 我们每个人都在接受既定的现实。有人说,盲童学校的孩子有点像孤儿,其实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何尝不是孤儿呢。我们每个人都在面对或多或少的顺利与不顺利,但实际上,人生的好与不好,都是值得珍惜的感受。我们唯有坦然面对并且乐观和感恩地往前走,才能融入到存在之中。

第11章 行走的真相

>> 当我开始接受死亡,知道它必然要来的时候,我的心比以前放开了。没有什么可避讳的。有趣的是,我们的文化里很少提到死亡,偶有提到,也是很晦涩的,认为是不吉利的。但是,正因为我尊重死亡,尊重一个所有人都不能逃避的现实,我反倒能坦然地去面对它。死亡让我对生命有很深的思索。

>> 小时候特别在意这种细节。别人的一个眼神能让我难过很多天。那时候,我的存在感来自于别人对我的认可,用他人对我的眼光来界定自己存在的位置。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