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是用春蚕一样的精神写出了《平凡的世界》
文/卡兰诺
路遥:是用春蚕一样的精神写出了《平凡的世界》上个月,我的养生群进来了一位新书友,邀请我去她的爱中医群,我用忙于读书写作而且群多无精力再添加的理由做推却。她对我说了一句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话:我期待您有朝一日成为巴金,冰心那样的作家,而不是路遥这样的作家。
哈哈,这位书友这一句话蛮有意思!
01
“路遥”,路遥是我在现阶段最祟拜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拥有深刻思想的表现力,他用贴进读者心灵的艺术手法再现了人类文明中的至善、至真、至美。
特别是给写作的读者们指明了认识方向,他说,一个从事文学创作者,必须对生活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对社会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要全方位理解和认识。对社会的各阶层都要清楚的深入的去学习,去发现,去认识。
对民族的历史,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都要去理解,去认识。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真实有价值的再现社会现象,涵概现实生活中具有人类文化精神的文学意义。
1995年11月16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传染科。躺在病床上的路遥翻来滚去,不知如何才能缓解阵阵疼痛,他一会儿让弟弟王天笑给他揉肚子,一会儿又让天笑把他挪在地板上,说这样或许还能减轻他的痛感。
痛苦中,路遥一声又一声地喊着:九娃,快救救我,快救救我…… 王天笑抱着凄惨不堪的哥哥路遥,涕泪横流,却没有一点办法。
17日凌晨4时许,嘴里不停地说着喊着的路遥,声音时高时低,但是王天笑一句也听不真,最真的几句话,说的是:爸爸妈妈可重要哩……爸爸妈妈可亲哩…… 之后,路遥便昏迷过去,不省人事……
这位曾写出《平凡的世界》、《人生》等巨著的陕北作家路遥,年仅42岁就这么英年早逝了,一度让世人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02
关于他的死因,我查了一下,有文章认为他是死于遗传病、家族病。因为他的几个兄弟也早早辞世,死于肝病。
但事实上,路遥的死因还不止这些,用现代健康养生角度来看,我粗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是他过于苦难的童年和青少年让他的身体底子差。在很多作品中,我们读到了路遥关于饥饿的、让人震惊难忘的文字,这其实就是路遥曾经真实生活的写照。
路遥:是用春蚕一样的精神写出了《平凡的世界》他家兄弟姐妹多,父母养不活他,便把他送到没有生养的亲戚家去带。这让路遥不至于饿死,但饥饿和贫穷依然没有远离他,而是仍然如影随形。在长身体需要大量营养的青春期,却经常性挨饿,这种因饥饿而导致的体质不良,为以后的岁月埋下了隐患。
二、
路遥的写作过于勤奋。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他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做了五六年:他把小说将要体现的10年时间跨度里,从全国到省到市到县各级的报纸都收罗拢来,进行全面浏览,掌握时政形势、社会变化和重点大事,为小说创作奠定深厚的历史根基,开辟宏大的历史视野。
他到处搜罗资料,光作的笔记本就以箱子为单位计量;在翻看资料的过程中,他的手因为翻得过勤过多,连毛细血管都磨得看得见;为了了解矿工的生活,他下到矿山和矿工兄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这些细节里我们不难发现,路遥的创作态度如此严谨认真。
至于写作阶段,那更加艰苦,如同苦行僧:吃,吃最简单的食;住,住特别安静的地;一旦投入写作,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舍昼夜,争分夺秒。
《平凡的世界》即将完稿时,路遥的手已经痉挛地像鸡爪子一样伸不开了,他把手放到热水中浸泡了好一阵,手指才慢慢恢复原样,可见当时他累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而其时,他的身体已经有病,他是在透支生命,和死神赛跑!
三、
他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不正常。前面讲到,为了写作品,路遥日夜颠倒,不眠不休,经常熬夜。熬夜被现在很多人认为是患重病,特别是得癌症的直接原因。
作家的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有时不得不熬夜,因为只有在安静的时间和空间里,写作才更顺利地进行。在这样的情形下,路遥并不懂得保养身体。
他非常爱喝咖啡,嗜烟。懂得健康常识的人都知道,长期吃食这两样东西对身体的摧残是很严重的。可是路遥却一直这样,这对他虚弱的身体无异于雪上加霜。
吃的方面他也很不讲究。为了写作,身体耗费的能量本来很大,但他饥一餐,饱一餐,随便应了事,这让病体长期难以得到营养补充。
四、
不和谐的婚姻加速了他的死亡。路遥的妻子也是文学青年,是北京下放到陕西的福建籍知识青年。按理说,这是穷小子攀上白富美的命运逆袭,是路遥人生的华丽转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路遥对于写作事业非常执着痴情,绝大部分的时闻精力都投入在写作上,对家庭的照顾很少。
路遥:是用春蚕一样的精神写出了《平凡的世界》与此同时,他家的穷亲戚很多,路遥不得不经常帮衬他们。他的妻子嫁给他,等于捆绑上了一个穷家族,被没完没了的琐事纠缠。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了两个人感情出现了裂痕,从分岐矛盾,到淡漠疏离,直至分居、形同陌路,可以说基本上处于死亡的状态。在路遥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的妻女都不在身旁,这是多么凄清的人间景象!婚姻的不幸,给了路遥以沉重的致命打击。
五、
是过于好强,让路遥的早亡成为一种性格悲剧。好强的种子在路遥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作为农民的儿子,懂事的他因为极度的贫穷,产生了深深的自卑。这种自卑在生活中的体现,却是恰恰是相反的一面,那就是极度好强。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路遥都是班里的中心、焦点。
他不仅学业成绩优异,而且性格外向开朗,组织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这种好强还体现在婚姻的选择上。他不选择本地姑娘做妻子,而是把眼光投向北京来陕北的知识青年身上。
他曾经遭受初恋的重挫,当时,他把得之极为不易的工作机会让给了一位中意的知识女青年,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姑娘把他当做跳板,无情地抛弃了路遥,但他仍不死心,再次选择,依然是知识青年。
这种好强更充分地体现在他对于创作的严苛要求上。他给自己定位高,对创作的作品无论篇幅,还是质量都要求一部要比一步好,在创作的效率上,他也不甘人后,可以说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更加完美的境界。
这样的自我施压下,他写作起来更加舍死拼命。明知自己身体有病,还依然顽强支撑。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的激励,是精神的战役,同时也是好强性格的淋漓体现。
在多方原因的同时作用下,一代著名作家路遥在病痛的折磨和纠缠中,带着未了的心愿猝然长逝,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叹息……如果他能活得久一点,活得更长一些,我们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巨著面世。要知道,他还曾经有过冲击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雄心壮志。然而,这一切随着肉体的消亡都成为灰飞烟灭的梦想。
但是,我们在为他的英年早逝而叹息的时候,却也应该为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仰望,他就像文学浩瀚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星子,那用青春和生命写就的部部巨著,就像一盏盏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
路遥虽去,但他的作品会永存!
365无戒日更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