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学生带入文本

2023-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棵树的倒影

今天我们区教学能手评比在我校举行,我去听了两节课。题目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第一节是一位女老师,她非常用心,给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了一支康乃馨。整个环节设计也很完整流畅,自己感情投入有好几次都是很动情,甚至不能自持的用纸巾擦眼泪。特别是说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

学生那边有些没有融入进课堂和文本的感觉,没有把学生带动起来,学生最后的写作挺好。

当时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如何不用老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入朗读文本。记得我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活动:你能用朗读表现文本中的人吗?望着北归的雁阵推测当是什么季节?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文中的我呢?我和母亲从春天走到秋天,你感觉日子是怎么过的?

当时学生朗读得特别动情,大雁北归是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可是我呢?鸟儿多么自由自在,如果我也有翅膀该有多好!可是!我没有!我甚至连腿都没有了!我连一只鸟都不如,我还活着有什么意义?还不如一死了之算了!

你看这里,文字背后的声音孩子们在朗读中被听见。文中的妈妈是不是也能听到?

她该怎么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从生机盎然的春季到落叶纷纷的秋天,我和母亲正在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

把学生带入文本,就是让他们成为里面的一个人,设身处地去感受人物在那时那地的情感。散文就是讲述人物在特定的背景下特殊的感情。

第二节课是一位男老师,理性思维,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这一点更适合小说情节概括。师生共同朗读第三段,教师读史铁生,其余两位女生一个读旁白,一个读母亲。出处设计让我眼前一亮,之后就没有继续深挖。感觉朗读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为读而读。

之后发现文中三次写菊花,每一次感情有什么变化?梳理出感情变化之后还是重点分析“好好活”。

个人觉得男老师能如此理智的处理这个文本特别好,如果能潜入文本的更深层次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教师板书很多,强烈建议把字练好。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会让板书更加美观,印象深刻。

碧波深处有珍奇。

语文课是教师引领着学生在文字中来回穿梭,只有走进文本深处才能领略作者的深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