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嘎拉哈》说课材料

2022-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张春吉

我校位于满族主要发祥地—乌拉古城,介于地域的优势,我校自主创造性地开发了一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包--《走进乌拉》。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这套教材的《满乡艺术》一书,第二章《现代满足体育活动》中的第十一节《嘎拉哈》。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踢行头、赛威呼、翻绳、打秋千等十种现代满族体育活动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满族体育知识而设计的,《嘎拉哈》这节课从细节上反映了满族文化丰厚的底蕴,激励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教材处理: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我并不盲目地依赖教材而循规蹈矩,我将“嘎拉哈”的传统玩法进行了缩减,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名称,而将现代人的玩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样以纵横知识联系,降低学生认知难度。把有关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观点等用书画文字等形式加工整理,转化为导向式的教学活动。

3. 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了解“嘎拉哈”的由来,各部分名称和玩法,激发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4. 教学目标:⑴了解“嘎拉哈”的由来,各部分名称和玩法。

⑵激发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            说教法

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主要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展示向同学们讲授“嘎拉哈”的由来,各部分名称及玩法,并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嘎拉哈”的民俗活动情景,通过实践歘嘎拉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学法

通过幻灯片展示及教师的讲解,在运用倾听,阅读、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使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自觉、生动地进行思维活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

(四)            说过程

1. 激情引入

幻灯出示(嘎拉哈)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你玩过吗?那你知道它的由来吗?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嘎拉哈”的历史和玩法。板书课题:嘎拉哈

我通过出示(嘎拉哈)图片让学生观察同时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这样引入比较简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嘎拉哈”的由来

教师讲解:“嘎拉哈”是锡伯族的语言,早称“嘎而出哈”的汉意音。汉学名为“髌骨”,多取之于羊、猪、鹿、狍、麋、獐、牛、骆驼甚至猫等动物。

据文献记载:早在北魏时期鲜卑人(锡伯族祖先)将此用于民间游戏、军事战术模拟演习或作殉葬品。当时,拓跋鲜卑已统治中国黄河以北,“嘎拉哈”已成为北方各民族的一种游戏器具。蒙古族、满族、鄂伦春族、朝鲜族、回族、汉族等都把“嘎拉哈”作为民间游戏器具,其玩者多为儿童和妇女。(学生欣赏一些图片)

满族人玩“嘎拉哈”:满族在古代以狩猎游牧捕鱼为主,每当捕到獐、狍、鹿、羊等,先把“嘎拉哈”取出保存。因其小巧玲珑,具有明显形状,又便于携带,所以,在军事、生产空隙间,特别是从春节腊月三十到二月初一期间,伴随着秧歌,村内和村落之间,举行歘“嘎拉哈”邀请赛。歘“嘎拉哈”是锡伯族男女老少皆爱好的一种比赛游戏。(学生欣赏一些图片)这部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的,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能更好地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3.介绍“嘎拉哈”的各部分名称:图片展示

l    “嘎拉哈”的四面汉语分别称为“坑”、“背”、“针”、“轮”。

l    正面像人的肚脐眼儿叫“坑儿”;

l    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儿”(肚儿);

l    侧面像人的耳朵叫“轮儿”;

l    还有一侧什么都不像就叫“针儿”。

这部分的讲解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图片及实物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掌握这部分知识。

4.介绍“嘎拉哈”的玩法;

(1). 歘“嘎拉哈”,也有叫抓嘎拉哈的。有团体赛、个人赛。团体赛,参加人数为每队一般2-3人。个人赛的人数不等,一般3-5人。启用具有“嘎拉哈”和“码头”即石球等,所有歘法都由“码头”来引导或吊引,类似“台球”棍与球的关系。场地为居民住的火炕铺上毡子。现在都用布缝制的口袋来做“码头”。

(2).旧时的一些玩法

l    一箭穿心

l    回手加鞭

l    背弓骑射

l    卧鞍闯阵

l    棒打狍子

l    野鸡掉在饭锅里

l    满天抓星

l    三阳开泰等

(3).现代玩法

l    “嘎拉哈”四个为一副。正常的玩嘎拉哈,都是要一副嘎拉哈配一个口袋的,歘嘎拉哈计数是以阿拉伯数字为单位的。

l    第一回合:抓到两个一样为1分,抓到三个一样的为10分,抓到四个一样的为20分,满100分为第一个回合。

l    第二回合:将四个“嘎拉哈”都搬成 “针”,然后都抓起来算赢,再进行“驴”、“坑”、“背”的活动。四样都过关算赢。

l    第三回合:将四个“嘎拉哈”分别都搬成“针”、“驴”、“坑”、“背”,然后都抓起来算赢。

(4).规则

l    用一只手先将“嘎拉哈”洒落在桌子上或炕上。

l    再将口袋高高扔起,同时用手去歘嘎拉哈。

l    抓到嘎拉哈后必须将口袋接到,有一样没接到算坏了。

l    抓嘎拉哈的时候,不能碰到其他的嘎拉哈,碰到也算坏。

l    搬嘎拉哈的时候,有一个没搬成算坏。

l    歘嘎拉哈的输赢关键,一是口袋要抛得高(留空时间长),二是抓的过程要快,尽量用少的次数完成全过程;再有,一定要手、脑、眼并用。

介绍歘嘎拉哈的玩法时,我对古老玩法的讲述做了简单的介绍,而对现代人的玩法作了详细的讲述,这样做既减少了学生对古老的玩法的难以理解,又对现在玩法产生喜爱之情,为学习歘嘎拉哈打下基础。

5.实践操作:玩“嘎拉哈”

指导学生玩嘎拉哈,教师桌间巡视。

这个活动的设计为枯燥的教学活动增加生气,调节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喜爱歘嘎拉哈的游戏,培养学生对传统满足体育活动的喜爱之情,已达到教学目的。

6.总结本课

嘎拉哈是老东北时,姑娘们常玩的游戏,关于歘嘎拉哈始于哪一时期不得而知,但这游戏恐怕是要止在我们这一代了。如此看来,这几只小小的骨头竟是几代人游戏的一个缩影,似乎也系上了几代人挥之不去的情结,这情结,难以言传。

这个总结有着很深刻的意义,它表达了人们对“嘎拉哈”这个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热爱和留恋之情。

7.板书设计

拉  名称:坑、背、针、轮

哈  玩法:旧时  现在

这个板书设计内容简单,但它具有全面性、准确性、工整性和美感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