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法官式的家长吗
1.急于破案的父母们
“这天儿天儿的,一脑门子官司。”
想来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我经常从两种身份的人口中听到这句话。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家长。
孩子难免不出现问题。成长本就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样说来,趁着年轻出点问题其实是值得我们做长辈的高兴的事情,因为这是成长的机会。
可我们的想法好像并不是这样。当用“一脑门子官司”这样一个心态面对孩子问题时会发生什么呢?
有家长跟我说:我就不信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赫然是一个大法官的角色。当问题发生时,家长急于破案,总会刚听个开头就下了结论,却忽视了两个最重要的东西:真相与孩子的情绪。
鹏是我的一个来访者,是班主任送到咨询室的。
当时班主任给了我一个艰巨的任务,让他把偷的碳素笔交出来。
第一次咨询结束后,孩子刚出咨询室门口,就被等在门外的爸爸狠狠的踹了一脚。
当时,我也吓了一跳,但也不惊讶。因为在学校里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家长。
到了办公室,我对鹏爸和班主任说:你们怎么断定是鹏拿的那支笔呢?
鹏爸说:不是第一次了,这孩子有这毛病。
我说:好,就算是,你们有没有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呢?他为什么拿?是喜欢,还是自己缺笔,还是成了习惯……问过他吗?倘若,这次被冤枉了,想过他的感受吗?
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都太急于呈现结果。
但,我们又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侦探,更多的时候像是手握法槌的大法官。
孩子们的命运就在这一槌之下,被判了刑。
图片来自网络2.你的家变成法庭了吗?
无论我们几岁,家都是我们心中那最温暖的港湾。
而对一个孩子来说,家就是他头顶上的那片蓝天,那预示着生命的全部和生存的安全。
父母是那片天的守护神。在孩子眼里,他们的威力足够强大,翻云覆雨,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而孩子就是那片天下面的一颗小草,一只蜗牛,亦或一条蚯蚓。
无论它们美与丑,是否犯过错误,那片天都会一样的呵护它们,因为它们是它的孩子。
是的,自然界母亲对我们每一个生灵都是公平和宽容的。
它给予我们一样的机会,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和维持生命的圣水。
我们对家的形容总是那么美好:温暖,甜蜜,包容……“家”这个词本无这些特质,那都是家留在人心目中的印象而已。
有人才有家,但有人就难免不会产生问题与矛盾。
大家对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再熟悉不过了。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当我们一个人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快乐似神仙,但却成不了“家”。
两个成人组成了一个家庭,毕竟认知水平相同,还可以有商有量。
当来了一个小不点时,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来。
教育是最考验人类耐心的一个工作。当我们面对一个认知水平比我们低的人,比起一点一滴的教化,拍案定论来的更爽快的多。
这个时候我们的家已经在成员心中发生着变化。
作为强势的父母可能并没有察觉,但在弱小的孩子心理,家已经是一座冰冷的法庭。
孩子心目中那百般依赖的穹卢,却让他们感受到了如同身陷囹圄。
图片来自网络3.被法官式父母带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有人说,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我有出路吗?我不是一流大学出身,能成功吗?
其实我们还是没有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不枉此生,活出一个人模样。
当一个人有较高的自尊水平时,无论他出身如何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并让自己幸福的活法。
有学者就做了这样一项研究:孩子的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结果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对子女自尊的形成并不重要。
同样父母的学历,社会地位都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对孩子的自尊产生影响。
而影响最深远的确是家庭的人际互动形式。
拿刚才鹏的例子来说。第一次咨询过程中,我就发现。他并不像被描述的那样霸道无理,不知天高地厚。
坐在那黄色的沙发里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无助与自卑。但却隐约能感受到他已经习惯了被冤枉,甚至有些破罐破摔,不想为自己做任何辩解了。
在建立对我的信任关系前,他那连声的叹气,让我突然想起另外一个孩子轩。
记得他妈妈对我说:孩子想什么呢,我都不知道,我必须想办法问出来。
轩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多年以来父母法官式的教育方式让他彻底产生了免疫力。
如今面对十几岁的轩,父母就更难听到他把心里话说给他们听了。
其实不是他故意不讲,而是曾经在父母那里体验到了太多的习得性无助。
过去当他有话要对爸爸妈妈说时,他们往往没空听,不愿意听,或者根本不让他说或者批评他所说的。
青春期了,他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选择不说了,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法庭般冷漠,质疑,批判的沟通模式中学会了如何去避免跟父母说话所带来的挫折感。
图片来自网络4.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一个自我接纳的成年人,才能接纳自己的孩子。
当我们不能耐下心来悉心教导我们的孩子时,是否也代表着,我们不够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呢?
那可能需要自我成长了,我们对自己有了自信,自然就不在担心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任何挫折。
若家长都自暴自弃,如何期待他能接纳孩子呢?
(2)把孩子当成与我们平等的人来沟通
有时,我们愿意把孩子当成我们的附属品。
记得一位从小就自卑的母亲跟我说:当孩子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她的时候,她突然觉得,这个世界上终于有人仰慕她了。
这位妈妈犯的错误是,她只体会到了自己的感受。这位自卑又讨好型性格的母亲,一辈子都在换位思考,却觉得孩子太小,不足以考虑他的感受。
这是我们大多数父母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即便在物质上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却很少在思想上把他们视为与我们平等的人来看待。
(3)真诚沟通要敢于接纳情绪
“沟通”简单的两个字,却会七十二变。不同的沟通模式带来不同的人际互动结果。
跟孩子的沟通不能完全真诚,也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视为平等的沟通对象。
正因为这样,我们就无法接受沟通过程中孩子产生的各种情绪和错误。甚至有些父母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绪。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是不可以有情绪。我们同样可以表达情绪,如生气和悲伤。
其实产生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要害怕情绪和冲突。还是那句话,我们的成长是不断冲突,解决冲突,调节情绪中产生的。
所以说,在一次真诚的沟通过程中,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作为父母的我们。
法庭,让人想到的是法官手里那冰冰冷冷的法槌。而家,却是那温暖的妈妈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