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上韩国队防守的终极武器!
先聊点题外话,写这篇文章时,中国男篮蓝队正在为第五名的成绩与黎巴嫩奋力拼搏着。仅从现有队员和伤病等因素来分析,我个人认为杜指导给这支球队带来了一些巨大的变化,这些改变是值得欣慰和鼓舞的(与他这个人品质等没有任何关系,仅从篮球技战术层面)。
首先是在防守端,最大的改变是心态与强度方面。每一名队员都将教练的防守任务尽最大努力去执行,无论是半场人盯人还是全场人盯人,队员们丝毫没有畏手畏脚,始终保持应有的防守强度。遗憾的是我们国内联赛的吹罚尺度以及从小养成的错误习惯(基层教练水平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导致杜指导憧憬的防守状态总是被队员的下手犯规与阻挡犯规所侵灭掉(第三、四节往往因犯规过多而导致防守强度下降)。
在进攻端的改变也是显著的,队员之间传导球更加耐心,团队篮球的精髓有所体现。杜指导布置的牛角战术以及弱侧掩护后的溜底线战术经常能够被队员们贯彻实施。通过4-5人传导后的空位投篮在每场比赛里都能捕捉到。我能深深的感受到这支蓝队正在朝着好的方向转变。当然,有一点是我无法考证的,那就是也许上面所说的转变都是因着对手没有像奥运会比赛那样强大才发生的,但我更愿意相信是教练和队员自身的转变所带来的景象。
这几天我碰巧看了韩国队的两场比赛(日本、菲律宾,一会要看与新西兰的比赛),吸引我的是韩国队的防守体系,这就好像他们的秘密武器,在比赛的某个阶段才会针对性的使用出来。记得在某个回合,评论员说:“韩国队目前变成了3-2联防,不对,他们的防守很混乱,我有点看不懂了。”
其实这位评论员所说的防守体系,在美国NCAA的比赛里非常流行,一般美国教练把它称之为:“Match-up Zone Defense”,翻译过来为“收缩性对位联防”。我对它的了解开始于翻译美国一位高中教练的书籍时所得知的,这位高中教练的书籍讲的是以1-3-1联防为基础的收缩性对位联防,与韩国队使用的以3-2联防为基础的收缩性对位联防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3-2联防中两个内线球员中的一位移动到罚球线附近时,其实球队的阵型就变成了1-3-1了,反之亦是如此。收缩性对位联防都是首先以一种阵型为开始,但又不局限于此。在防守的过程中有时候像人盯人、有时候像3-2联防、有时候又像是1-3-1。所以那位评论员才会感叹看不懂。
在我看来收缩性对位联防是最迷人的一种防守体系,虽然每个教练会加以创造性的变动阵型、方法等,但其本质不变。“收缩”意味着场上5个人以极大限度的方式向强侧偏移,力争在每时每刻形成以多防少和夹击。这要求每一名队员拥有快速的脚步移动能力以及良好的判断力。
此外,“对位”则意味着当自己区域里的无球进攻队员进行纵向切入时(一般都是向限制区的方向,也就是威胁越来越大的时候),防守队员要放弃自己的防守区域,紧跟切入者到达新的区域。这样,原来的防守阵型就会被破坏掉,从而形成新的防守阵型。
这一原则让防守体系看起来很混乱,而且它对运动员的应变能力要求极高。因为5名队员谁都有可能移动到新的区域,此时另外4名队员必须默契的完成转换,即转换成另外一种新的防守阵型去防守,这无疑增加了防守难度。但如果5个人配合足够默契,会给对方一种始终以多防少的“错觉”,其效果非常显著。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韩国队的比赛录像,因为其复杂性,我无法在文章中用有限的篇幅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欢迎大家在业余时间与我进行交流、互动,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