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方法139——《天性教养》

2024-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井蛙看世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自己,但别人的成功总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今天继续分享麦克林 · 杜克里夫的《天性教养:养育高情商、高技能、高自信的小孩》。

        第10章  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育儿工具?
      育儿书常常告诉我不要大喊大叫、责骂孩子,但它们并未提供多少工具来代替愤怒。这些书籍告诉我要确认孩子的感受(例如:“你现在感到非常不安”或“哦,你感到很生气。当你的弟弟拿走你的玩具时,你真的很难过”),但它们并没有告诉我如何改变孩子的行为,如何帮助孩子跳出自己的情绪,解决引发他们发脾气或争吵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断验证孩子的情绪,那么孩子又如何学会更有效地处理挫折或问题呢?
        好像我们都是木匠,不辞劳苦地建造坚固美丽的房子,然后一些所谓的“专家”来了,把我们唯一的工具——喧闹的愤怒之锤——拿走了,却没有留下任何替代品。没有钻头,没有锯子,没有水平仪,没有螺丝钉。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库加鲁克和尤卡坦期间,我见证了父母们使用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育儿工具。这些工具不只是能调节孩子的行为或保护他们的安全,它们更为复杂。它们也教导孩子们在行动之前思考,以及如何应对失望和变化。换句话说,这些工具使孩子们能够发展出极其优秀的执行功能。
        在我们开始之前,关于这些工具,有一点需要说明。起初,我犯了一个错误,仅从字面上理解这些工具。当你将一个概念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文化中时,这个概念的含义可能会改变。若想使我在这些章节中所描述的工具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你需要针对自己的孩子、家庭和日常生活量身定制一番。例如,有一种工具会使用问题帮助你的孩子思考他们的行为。但20世纪60年代或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因纽特父母在中央北极地区所使用的具体问题,可能不适合21世纪20年代美国纽约的孩子。要有创意,要运用想象力。观察你的孩子如何回应,倾听他们的声音,然后调整你所使用的工具。
        例如,为了帮助孩子和幼儿学会与新出生的弟弟妹妹分享,一些玛雅父母会利用孩子成为“姐姐”或“哥哥”以及照顾年幼孩子的愿望。“这是你年幼的弟弟妹妹,真是可怜的小家伙,给他一点吧。”父母会这样说,暗示孩子需要帮助还是婴儿的弟弟妹妹。
        然而,当我尝试使用这个方法教导罗茜时,她好像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心想:“这方法不起作用。”但有一天,我看着她和她的泰迪熊“爱因斯坦”玩过家家游戏,她轻声哄着泰迪熊,“别哭,爱因斯坦,妈妈在这里”,像抱婴儿一样抱着泰迪熊。
        那一瞬间,我意识到罗茜告诉了我该如何帮助她学会分享。她不想成为一个姐姐(因为她没有成为姐姐的好榜样)。她想成为一个妈妈!所以下一次在游乐场,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子摇摇晃晃地走过来,想要一块罗茜的饼干时,我就说:“可怜的孩子,他需要妈妈分享食物。罗茜,你是不是一个好妈妈呢?”瞬间,我看到她脑海中亮起了一盏灯。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嘴角上扬,几秒钟后,她开始分享她的食物。
        我将这些工具分为3组介绍。第1组将帮助你处理孩子暴躁和情绪失控的时刻。第2组可以帮你应对孩子日常的不当行为,例如抱怨、哭闹和过多的要求。第3组在第9章和第10章中介绍,它可以改变孩子行为,并向孩子传递关键价值观。
        工具1:以冷静的方式育儿
        如果你只能从这本书中掌握一个概念,那我希望是这一个。虽然它很难,但我保证,它值得一试。
        在世界许多文化中,父母们相信,他们的关键职责之一是帮助孩子学会让自己冷静下来,教他们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他们认真对待这项责任,就像教孩子阅读、数学或健康饮食等其他技能一样。
        “我告诉新一代人,‘不要让孩子哭太多。试着让孩子冷静下来’,”玛莉娅·库库瓦克坐在厨房桌旁告诉我。“父母和祖父母都需要让孩子冷静下来。”
        而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哭泣、尖叫还是没完没了的要求——成年人与孩子互动时必须处于极度平静的状态。说真的,我们讨论的是一种在西方文化中很少见到的平静状态。你可以想象躺在按摩床上,或是洗个热水澡后的感觉,类似罗杰斯先生那种慈祥的平静状态。(罗杰斯先生是美国传媒人弗雷德·罗杰斯的绰号,他主持了一档名为《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的儿童电视节目,曾获得艾美奖等多个奖项,被誉为美国电视历史上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节目之一。他以温和、善良、理解和鼓励的形象被大众所熟知和喜爱。——译者注)
        在库加鲁克,孩子当下爆发的能量越高,父母回应的能量就越低。如果孩子开始尖叫、挣扎、哭泣,甚至打人,父母不会急忙走过去下命令,也不会告诉孩子冷静下来。父母不会威胁孩子(“如果你再尖叫……”)或给孩子一些让他们高兴的东西(“怎么了?你想喝点什么?你想去……吗?”)。
        相反,父母通过自己的冷静来向孩子展示如何保持冷静。
        每当孩子情绪失控、哭闹或尖叫时,父母很少说话(言语会刺激孩子),很少做动作(动作会刺激孩子),也很少有面部表情(情绪也会刺激孩子)。父母并不是缺乏面对孩子的勇气,他们仍然充满自信。但他们以柔和、缓慢、轻柔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就像你对待落在肩头的蝴蝶一样。
        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琼·布里格斯住在阿拉克和伊努提阿克家时,多次记录了这种育儿方式。“成年人对儿童不当行为的反应通常都是冷静而理性的。当萨拉克(一个3岁的女孩)用勺子打她(妈妈)的脸时,她冷静地说道:‘她还是个不理性的孩子(ihuma)。’”
        随后,这个3岁的孩子要面对一个新生儿的到来。当她的母亲停止对她的哺乳时,所有的事情都乱了套。她发起了“一阵哀号和拍打”的攻势。她的母亲没有责备她,而是以一种“温柔的声音”回应,这让琼都感到难以置信。“我从未想过可以如此温和地处理这种危机(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
        为什么这个策略如此有效呢?儿童心理治疗师蒂娜·佩恩·布莱森说,这很简单:儿童的情绪和能量水平会反映出父母的情绪和能量水平。
        “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蒂娜说。人脑中包含仅用于模仿其他人的情绪神经元和回路。“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社交共鸣回路,当你与他人互动时,这一回路就会被激活。”
        因此,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精力充沛,那么你也应该充满活力。提出一系列问题,给孩子指令,不断提出要求。在跟孩子交流时,以强调的语气快速说话,表现出紧迫。提高你的音量,重复你的要求,保持强烈的情绪。
        但是,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保持冷静,自己也要保持冷静。声音安静下来,身体保持静止,保持温柔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将会把你视为他们在情绪风暴中的安全港湾。
        毫无疑问,以冷静的方式育儿很有效。令人惊奇的是,父母冷静的行为举止不仅会影响当下,也会对孩子有长期的影响。蒂娜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学会在没有父母的帮助下让自己冷静下来。
        回想一下那个该死的公式:练习+示范+认可=技能的学习。
        相比之下,当我们在情绪高涨的状态下与孩子交流——大声说话、发号施令、提出问题——我们很可能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糟。我们很容易陷入愤怒的循环中——你的愤怒会让孩子的愤怒变得更加严重,这反过来又加剧你的愤怒。同时,孩子错失了发展执行功能的机会。
        工具2:用身体互动来育儿
        你可以轻轻碰一下孩子的手臂或揉揉她的背来抑制她的脾气,当你看到孩子快要爆发时,你可以把她抱起来,放在膝盖上。身体互动也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你可以在孩子的脸颊上给她一堆“库尼克”(因纽特式亲吻),在孩子腋下轻轻挠一下,或在孩子肚子上吹吹气。无论哪种方式,身体互动可以向孩子展示他们是安全的、被爱的,并且有一个更冷静和更有力的人在照顾他们。
        “身体接触能够缓解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说。他撰写了多本育儿书籍,包括《游戏力养育》。“孩子们天生渴望合作。他们喜欢取悦你。如果孩子没有取悦你,这是因为他们被紧张感压倒了。”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有无数理由支持以身体互动来育儿。身体触碰会像烟花一样点亮孩子的大脑。嬉闹会释放出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化学物质,帮助大脑成熟和发育。温柔的抚摸会释放被称为“拥抱”激素的催产素,向孩子传递安全和爱的信号。
        与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一样,“触摸对你的健康有益”,神经科学家丽莎·费尔德曼·巴雷特在她的书《情绪》中写道。
        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身体互动比说教、斥责或冗长的解释更有效。当孩子感到沮丧时,他们无法运用到“左脑”或逻辑思维,儿童心理治疗师蒂娜·佩恩·布莱森说。在情绪爆发时,专注于非语言交流的“右脑”掌控一切,蒂娜和她的同事丹尼尔·西格尔博士在《全脑教养法》一书中写道:“我们的右脑关注整体——某一体验的意义和感受——擅长处理图像、情感和个人记忆。”因此,当你平静地拥抱一个尖叫的2岁孩子或温柔地抚摸哭泣的8岁孩子的肩膀时,你直接与他们大脑最易接触的部分交流,从而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工具3:让孩子有敬畏之心
        大约在我们北上旅行的一年前,我曾为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撰写过一则关于成年人如何控制自己愤怒的报道。在一次采访中,神经科学家丽莎·费尔德曼·巴雷特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建议:“你可以尝试培养敬畏之心。”
        “培养什么?”
        “敬畏之心。”
        “下次你在外面散步时,花点时间在人行道上找到一个有杂草探出头来的裂缝,并尝试感受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她解释道,“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这种感觉,在看到一只蝴蝶、一朵可爱的花,仰望天空中的云时练习感受敬畏之情。”
        她分享了她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这种技巧。“例如,当我与在中国的某人进行视频聊天时,如果连接不太好,我很容易地感到恼怒。但我可以对这样一个事实感到敬畏——即使他在地球的另一端,我仍可以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即使不完美,我也应为这种能力感到感激。”
        在丽莎看来,情感的作用有点像肌肉。如果你不使用它们,你就会失去它们。你越是弯曲特定的肌肉,它们就变得越强大。因此,你体验敬畏的次数越多——你大脑中的神经肌肉越活跃——将来就越容易获得这种情感。当你开始感觉到一种无益的情绪,如愤怒,你可以更容易地将这种消极的感觉换成一种积极的感觉,如敬畏。当你感到恼怒时,你可以把它转换成敬畏之情。
        工具4:带孩子出去
        孩子发脾气时,你平静地抱起他们,把他们带到外面。你可以把他们放下来,走回屋里,然后从窗户里看着他们——像玛雅父母做的一样。你也可以像多洛罗萨建议的那样,把孩子放在一个婴儿背带里,然后出去走动一下。或者,如果你像我们一样住在一个没有多少户外空间的城市,你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静静地坐在你的小门廊上。如果你不得不说些什么,可以尝试说:“你很安全。我爱你。”孩子开始平静下来时,你可以说一些话,比如“等你稍微冷静下来,我们就可以回到屋里去”。
        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你不能再轻易地把他们抱起来带到外面去了。根据我的经验,罗茜不再希望我在她不高兴时把她抱起来。所以我轻轻地拉着她的手,带她出去。如果我需要说什么,我会告诉她:“我们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过几分钟你就会感觉好一些。”但一般来说,你不需要说任何话。你平静、温和的行动,就足够了。
        工具5:忽略孩子的脾气
        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文化中,父母会忽视孩子发脾气。人类学研究中充斥着这样的例子:一个小孩子对父母大发雷霆,而房间里的成年人只是假装孩子不在那里。
        但是许多因纽特父母采取了一种更微妙的方法。他们有时会在对孩子的发脾气做出反应之前等待一会,看看情绪是否会过去。然而,一般来说,父母不会让幼儿和非常小的孩子哭很久。大人或兄弟姐妹会用某种工具来安慰他们。但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就有另外的解决方式了。一旦父母认为孩子有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父母就可以——而且确实忽略他们的脾气。
        在孩子不高兴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拥抱;在他们开始尖叫的时候,给他们树立敬畏或感激的榜样;在他们发脾气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呼吸新鲜空气和户外活动的时间,这些都不会伤害到他们。你不是屈服于他们的要求,而是把发脾气作为一个帮助他们弯曲其他神经回路的时刻,把发脾气看作是孩子练习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机会,也是你自己示范冷静的机会,而不是你作为他们的父母证明自己观点的时候。
                应对日常不当行为的工具
        日常工具1:学会使用“眼神”
        孩子们能非常清楚地读懂父母的面部表情,真的非常、非常清楚,甚至是非常小的婴儿和幼儿也能做到,所以大多数时候,父母不必说一句话就能改变孩子的行为,我们只需要给他们“一个眼神”。
        把你想说的每个字、你感受到的每种情绪都通过你的眼睛、你的鼻子、你皱起的眉头(或者你脸上的任何一个部位)表达出来。
        日常工具2:用后果拼图教育孩子
        “告诉孩子他们行为的后果,告诉他们真相。”泰瑞莎·西库阿克说。
        日常工具3:用“问题”来育儿
        这是我在库加鲁克学到的育儿黄金法则之一(我在坦桑尼亚也听到过哈扎人这样做):把命令、批评和反馈转化为问题。
        日常工具4:用责任来育儿
        即使是最基本的任务也可以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摆脱大小姐脾气。
        日常工具5:以行动而非言语来育儿
        在绝大多数文化中,父母不会不停地跟孩子说话或给他们无休止的选择。相反,父母会采取行动。这些行动有3种形式:
        1.父母自己示范希望孩子做的事情。
        2.父母温柔地帮助孩子做必要的事情。
        3.父母会改变环境,这样孩子就不需要改变他们的行为。
        日常工具6:掌握忽视的艺术
        请记住这个公式。我们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做出的反应越强烈,即使这些反应是负面的,就代表我们越认可那种行为,从本质上讲,我们就越鼓励孩子那样的行为。

        什么是融会贯通,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底层逻辑的理解与运用。

        言传身教,用行动感染孩子的的行动。

        虽然本篇干货很多,一时无法掌握,还是启发不断。现在,我就想为孩子养育整理一套工具手册。就像查字典那样的手册。

        当然,想要理解本书方法的底层逻辑,最好的选择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