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深度商业期刊简叔和他的朋友们

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是现实版的「黑客帝国」,还是一场虚惊?

2020-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懒熊W

最近,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在各网络媒体引爆。对一个岗位数十位工作者、全环节各个链条、近半年的调查,关于人物、心理、系统、机制的刻画极有深度,让2万多字的文章阅读时间很长却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想了很多,想起了《黑客帝国》、《我,机器人》、《终结者》等故事里的情节:AI、高科技系统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从服务于背后的操控者到叛变、独立,奴役甚至迫害人类来为自身提供能量。那些遥远、荒诞的剧情,仿佛随着AI的出现与高速学习,一瞬间便近在咫尺,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系统是什么?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关于「系统」式的恐怖,最早看到的其实是2007年南方周末的那篇《系统》。讲述深陷网游的玩家们,被游戏系统的机制驱使着,在游戏中相互仇恨、不停杀伐,在暴戾的宣泄与充值陷阱中无法自拔,仿佛输红眼的赌徒一般。

网络游戏本身是一个虚拟世界,让用户沉浸其中,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体验,成为贵族甚至王族、驾乘上天入地的坐骑、手舞呼风唤雨的法力与武器、召唤千军万马的魄力、暴力碾压弱小的玩家与势力、获得荣耀与比自己低级玩家的艳羡,种种不少人们在现实中需要却无法获得、难以满足的东西——价值、成就与权欲。

所以,适度的游戏能增加人的幸福感,当然是合理存在、无可厚非的、甚至是健康的——我自己就会周末打打游戏。

人生本是就是一个不断成长、获得、成就、晋级、周而复始的过程:1岁的时候掌握行走的技能、10岁考100分换取奖励、15岁被异性欣赏、20岁获得收入、30岁育有后代、40岁事业有成、50岁后代长大成人、60岁看透并获得安宁,不同的阶段积累不同的价值、获得不同的成就,如同游戏里的升级打怪。

然而,价值积累是需要标准与规章的;于是,便有了体系。稳定的体系,能形成人们的价值导向,促进人们进行价值创造活动,当体系的激励作用能够自发的持续下去的时候,体系内的活动就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不再需要构建者、管理者去过多的做什么,于是“系统”便形成了。

不仅人类社会,在动物世界也存在着食物链、等级划分、晋级规则等一套成规则的体系,来维持和鼓励价值创造活动,从而形成稳定运作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趋向广泛,我们的社会体系嵌入、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系统,甚至科技在影响着社会的认知、思维和体系:现在很多政府业务已经可以在网上办理、政府部门的职能随着网络化程度不断简化、人们开车过高速已经习惯用ETC自动支付与结算、ETC可以通过微信申领并快递到家、买东西无需再留小票因为阿里腾讯总有一个APP可以找到自己的购买记录、等等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系统”对促进社会的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系统》所说的又是什么?

与其它游戏向玩家出售服务来换取利润不同,这种游戏是在赤裸裸地出售恃强凌弱的权力

然而,资本家的野心不止于让玩家在游戏里头开心一下、获得满足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当然要榨取每一个玩家的最大价值,不能让游戏成为轻易可以被抛弃的东西。

所以,要让玩家害怕被「游戏」抛弃,要让他们对游戏患得患失、从而愿意掏更多的钱保住自己在游戏里的地位。简而言之,增加“用户粘度”。

曾经得到过的人会比没有得到过的人更加害怕失去。所以,玩家们在享受强烈快感的同时,也在辛苦积累着很多东西;而当游戏如逆水行舟、随时会失去一切的情形下,只需要再花一点点钱、一点点精力就能保住这一切,谁会不愿意呢?

于是,服务于背后资本家的、有自我意识的游戏「系统」诞生了。玩家们在游戏里征战千里、呼风唤雨的同时,「系统」也在不断摸索、试探、玩弄着人性:

打斗、杀伐、侵略掠夺,一言不合就宣战乃至一较高下后的成王败寇,游戏不仅向用户提供了只能在古装片里意淫的纯粹暴力快感,还通过附带的认可、成就、地位等级、控制一切的力量感来无止境放大。想要继续?那么恭喜你,「系统」支持你,只不过需要再花多一点点钱来升级装备,保护已经打下的疆土;想要停下休息?其它嗜血的玩家会瞬间夺走你的城池,系统会通过快速、频繁的升级让你辛辛苦苦创造的一切迅速缩水。战争成了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快感源泉,必须不停持续否则会像戒毒一样难受;累了想要离开?「系统」会马上将你边缘化,其它用户取而代之,反正新的用户更愿意花钱、更有价值。

《系统》里的「系统」,就像是一位PUA大师。操纵着用户的心理让他们成瘾、无法自拔,为了自我的生存、壮大,必须不断“食用”用户的时间、金钱,俨然一出现实版的《黑客帝国》。

骑手困在「系统」里,恍如现实版的「黑客帝国」

数字经济的时代,算法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系统》所造成的轰动,远比《黑客帝国》、《终结者》、《我,机器人》那些科幻电影强烈得多,因为里面的事情离我们太近,甚至可以是就在自己身上——我有时也会花大把的时间玩游戏,却从不曾考虑游戏会从我身上吞噬掉什么。

彼时,虚拟游戏世界里的系统搬到了现实中,13年后再一次警醒人们:已经有一群人生活在了那看似遥远的「系统」里。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外卖平台系统,为了强化自身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得到更多资本青睐,通过分析海量数据自动修改算法,进一步压榨着系统成员们的极限,逼着配送员们通过抢机动车道、横穿马路、逆行等危险的违法行为来提早送达订单,逼迫着配送站不断向配送员们施加压力与紧迫感,让配送越来越快的同时却越来越便宜。

不遵守「系统」规则?不按时完成任务?抱歉,轻者扣钱,重者永远出局。

为何一个我们生活中十分常用的服务、那些我们已经熟视无睹的黄衣服小哥,背后能让人这么细思恐极?

所到底是系统更好的服务人们,还是逼迫人们更好的服务它?当越来越多的系统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会不会就像困在「系统」里的骑手那样,最终反而实现了机器与智能全范围的奴役人类?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文章语言平实,甚至连题目都取得像是不假思索,但那写实的文字背后,折射着很多没有说出来的恐怖,那些科幻片里才看到的剧情。

从科幻故事里得到的启示

机器人学三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我,机器人》

有时觉得科幻作者们不仅是科学家,也是伦理学家,很早就想到了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间的相互羁绊,看穿了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在系统服务人/人服务系统之间,隔着一道轻薄却无比重要的墙——原则。

《我,机器人》故事里的机器人学三定律,简单且看似绕口令,却为机器人的一切行为设立了原则,设定了目标,设计了动机——不管机器人完好与损坏,都要先保护好人类。

仔细想来,一套自动化的系统,最初出现,只是为了提高效率,加快单一运算速度或单一功能的实现。随着更多的信息输入、更多的功能输出,算法通过交叉比对信息,使系统的“知识量”和“智力”呈几何级数的翻倍增长,「系统」的效率与能力也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类。

在很多超级英雄电影里总会提到:能力越大,责任便越大。比如学武之人首先要学武德,否则学成后将害人无数。

然而,系统工程师教会了「系统」学习和计算,却没有先教它原则与责任。登峰造极的「系统」一味的追求效益,忽视交通规则、道路安全计算出的最优路线、最短时间,逼迫着外卖骑手们在城市里走出夺命狂飙的路线,把一份工作干成了拿命在拼的样子。通过一套近乎无情的规则,将受伤而不能再爬起来的、连续不完成指标的骑手们,在平台永远的失去工作和话语权,逼着这些「系统」底层的执行者们把一份工作干成了拿命在拼的样子。

有的问题没那么复杂,暴露出来很恐怖,其实差错就在最简单的“原则”二字上。有了原则、有了框架、能分对错,机器与系统还是人们的好帮手、好朋友。

相信《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爆后,MT为首的多个外卖平台会对系统在道路走向、交通规则、配送员上下楼时间甚至休息时间安排上,进行更多的弥补和优化。但是企业毕竟是追求盈利的,人们的关注也会顺着时事热点快速转移,全面、系统的改善还需要行业、有关部门甚至国家、立法层面的关注和推动。

至于「系统」和外卖小哥们后来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End——

参考内容:

1.人物:《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2.南方周末:《系统》

3.知乎问题《原南方周末记者曹筠武的文章《系统》好在哪里?》

4.顺风车的那些事:《被困在系统里的只有外卖骑手吗?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无处可逃 》

5.阿巴白洋:《被外卖系统困住的,除了骑手还有店主》

6.阿西莫夫:《我,机器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