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北大金融学课学习(五)
站在高处,重新理解财富。
金融机构是“中介”
我们总是能在生活中听到“投资银行”、“银行”、“基金”等等这些金融机构的名称,感觉金光闪闪,特高大上。但本质上来说,他们干的活和我们平常见的房屋中介、留学中介一样,只不过买卖的东西是金融资产。
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我们买菜、买衣服从来都没用过中介,因为这些东西容易了解,质量、价格都容易确定。但一个企业好坏股票是否值得买,借债给一个人他会不会违约等等问题并不容易确定。金融机构有着大量专业知识,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它们的价值,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称性。
金融做的是信用交易,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都存在巨大的消息不对称。
金融中介们
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有本书《货币战争》,里边讲到了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而现实中罗斯柴尔德银行就是一家著名的投资银行,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罗斯柴尔德银行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帮助和当地的政府部门沟通,和当地的工会沟通,还帮助融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罗斯柴尔德银行那么这桩收购案这样很难完成。
银行:
银行的作用也是消除信息不对称。我们普通人很难知道谁借了钱会还,谁可能不还。银行通过他们的分析研究,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确定这些。可以大幅降低钱放贷出去收不回来的可能性。而我们都不希望存到银行的钱到时候取不出来,所以我们宁可利息稍低一点,也愿意存到信用很好的银行中。这个就是银行这个中介的价值。
**金融这个领域里信息不对称问题特普遍存在。没有金融中介机构那么这个市场就没法运行,所以这个市场一定是高度中介化的。
现在很多人在说互联网技术改变了金融本质,比如 P2P, 就是 peer to peer (个人到个人)的借贷方。由于有了互联网技术,未来金融市场上完全可以“去中介化”,你认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我不认同这一说法,目前的P2P还不足以替代传统金融中介,信息不对称依然是最大问题,借贷者是否还钱,放贷者是否有风险,目前都无法确定。如果全部国民都使用,这就造成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只有利用互联网收集足够多大数据,做到“比本人更了解他自己”并且实现数据共享,让其他金融机构都可以低成本获得,将原来的金融机构的知识变成数据化、自动化的才可能实现安全替代金融机构的替代。但最终本质还是没有去中介化,而变成了自动化的中介,成本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