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成年后,如何看待父母介入自己的生活?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头顶的天空,长大后,父母是一切自由的羁绊,你做什么都有人在你耳旁唠叨,好不容易去很远的地方读书,终于有一点自己的空间,你觉得连呼吸都变得自由。
终于等到结婚,你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可以名正言顺地过想过的生活,父母还是一趟一趟地往你这里跑,内心是否有一点小厌烦?
不管长再大,在父母眼里我们仍然是孩子,仍然有太多太多他们的不放心和诸多牵挂。需要保留自己的空间,又不忍拂了父母的一片心意,这大概是许多年轻人生活中的困惑。
适当有度,保留空间
最近,刘阿姨很窝心。
广场舞也不跳了,秧歌队也不去了,老姐妹赵阿姨问她怎么了,刘阿姨立即打开了话匣子,倾吐起满腹的委屈。
原来,刘阿姨是独子,儿子从小体弱,让刘阿姨操碎了心,好在长大后体格健壮,让夫妻俩很是欣慰,但对于儿子的关心却从未减少,尤其在儿子结婚后更甚从前,刘阿姨一天往儿子家跑的次数更勤了,尽心尽力帮小夫妻俩做家务,大事小情一应包揽,就是这样费心费力,儿媳妇还是不满意,刘阿姨为此感到很无奈。
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掏心掏肺地对待孩子,可很多时候还招来他们的抱怨和不理解,原因就在于,在付出爱的同时,忘记了考虑他们的感受,是否需要?在什么时候需要?而不是单凭自己的理解,一味地给予。过多介入儿女的婚后生活,这样好不好?值得父母们深思!
其实,帮孩子是对的,但也要有个度,孩子们也需要有自己私密的空间,就算是子女,也要有适当的距离感。
别爱太满,给爱一点缝隙,让爱的呼吸更顺畅,这是做父母应该学会的功课。作为子女,也应该学会及时交流,多与父母敞开心扉,诉说年轻人的心声,得到理解与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凉了父母的一片心意。
没有父母是不通情达理的,关键是你要有一个推心置腹的态度。一个良好的态度加上恰当的温馨气氛,会让谈话的效果事半功倍。
彼此理解,适当退场
赵阿姨以前和刘阿姨一样,对儿子的生活百般照顾,生怕他们工作忙耽误了生活质量。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慈母心肠,就算儿女长大了,在自己眼里他们还是孩子,要参与进他们的生活,关照一下才会放心。
一大早赶来帮儿子儿媳做早餐的赵阿姨顺手把他们换下的衣服给给洗了,儿子还好,儿媳就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内衣是比较私密的衣物,婆婆到底不像自己妈妈那样亲密,儿媳有一种隐私被偷窥的感觉,又不好意思明说,只好降低对婆婆的热情,以此来减少婆婆来家里的次数。
赵阿姨后来认真地反思了一下,还专门翻阅了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书籍,决定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场,给孩子和自己保留适当的空间,没想到去儿子家里的次数少了,儿媳反而对自己比以前热情起来,赵阿姨才明白,适当的距离感,反而增进了与儿子儿媳之间的亲密。
学会放手,在恰当的节点学会适当地给爱保留余地,适时离场,是每个父母必须学会的功课。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目送》里这样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人生就是在这样你长大我变老的规律中轮转,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子女终要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在子女的生活中谢幕,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纵然有再多的牵挂和不舍,也要理智面对和接受。
既如此,何不潇洒地退场,学会放手,在爱子女的同时,也学会爱自己。
将心比心,适时关爱
父母的适当退出,给了我们相对私密的空间,在获得空间的同时,作为子女,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时间允许的时候,给父母适当的关爱。
周末休息,可以拿出半天时间去看望父母,听听他们的絮叨,帮他们洗洗菜做顿饭,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父母眼里却是难得的陪伴。
没有空闲,拿起电话聊上一时半会儿,父母便能感受到子女那份牵挂的心意。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之所以那样广受欢迎,是因为它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之所以让人闻之动容,是因为它引起了天下儿女的共鸣,不经意就拨动了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适当退场,是在恰当的节点做适宜的暂时回避,不是离开,更不是不相往来。是我懂你的需要你的生活,你懂我的用心懂我的良苦。
互相牵挂的目光和心意,一直在彼此身上,从未离开和远去,只是,找到了彼此最舒服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