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好下一代

2021-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唯小马

最近,安徽一女大学生“火”了,不是成绩有多优异,也不是能力有多出众,而是点外卖时极其嚣张的态度和对外卖员的极尽侮辱之能事。

迅速发酵,千夫所指。

该事件的起因经过,这里暂且不表。

从人的角度出发,对于这样一位新入学的女大学生而言,究竟从小接受了怎样的教育,才会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把人性的恶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女生家长该反思的,也是学校该反思的,更是所有为人父母的该警醒的。

国学大师蔡礼旭讲过,孩子教育要慎于始,从小一定要教对。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好下一代。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这不仅仅是几个人的小事,而是关乎家族传承、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大事。


01 教育好孩子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事

每个家庭都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家里究竟什么事最重要?事业成功还是教育孩子?

很多人说赚钱,没有钱,拿什么去教育孩子,拿什么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可他们忘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也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便会留下终生遗憾。

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工作赚钱,却疏于对孩子的教育,辛苦积累的家业,在短时间内便会被孩子败光。

今年有这样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

陕西西安,17岁的高三毕业生小王按计划今年将去留学,他却在暑假期间花光了30万的学费。原来,为了留学验资,处于工薪阶层的父亲把30万提前存入了小王的银行卡,却被挥霍一空。

父亲打印出来的银行流水多达45页,吃饭、购物、桌游、酒吧、打赏等等……

极其心疼这对父母!辛苦攒下的钱,被无知的孩子瞬间掏空,不仅孩子失去了留学的机会,连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成了幻影。

这就是教育缺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很多人直到事情发生才醒悟过来,自己经营家庭的重点偏了,轻重缓急错了。

追悔莫及。

“至要莫若教子”,人生最重要的是把下一代教育好。

02 从小扎孩子德行的根

现在很多父母:教孩子做人、做事的态度重要吗?还是每次都考高分,成绩名列前茅更重要?

相信没有人会说后者重要。

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成绩上。

因为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是一项长期主义的事情,需要勤耕不辍,而且很多人意识不到它对孩子长远的影响有多大,而好的成绩和名次立即能看得到,教育成果显著,父母脸上有光。

今年热播剧《小舍得》,剧中的田雨岚为了让儿子考上翰林初中,为儿子报了许多补习班和竞赛班。

然而这还不够,在田雨岚疯狂“鸡娃”下,子悠被迫进入择数学习,而且还停掉了他唯一的课外娱乐——踢足球。

在课程的重压下,虽然子悠起初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最终不堪重负,在考试中精神崩溃。

身为观众,我们明显感受到田雨岚教育的畸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也会带上田雨岚的影子。

成绩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教育孩子的全部。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只会学习,等待迈入社会后,也不过是一个巨婴。

相比于成绩,教孩子做人做事的态度,扎下德行的根更为重要。

《易经》里面有一句话,“蒙以养正,圣功也。

这里的“蒙”代表天地初开,万物都还很脆弱的时候。

引申到孩子的教育,就是孩子小时候就要养他的浩然正气和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养好了,这个功德最神圣。

一个孩子从小扎下了德行的根,他的行为处事便会有道德依据,懂得明辨是非,知道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像文章开头所述的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孩子是个有德行的人,他身边的朋友也一定会是善良的人,他会远离恶人,更会远离不良的社会环境。

03 教育是“长善”加上“救失”

中国最有名的教育哲学《礼记·学记》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这句话把教育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提炼出来了——“长善”和“救失”。

何为“失”?举例来说,父母过度宠溺孩子,导致他们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虽然没有学好,但是也没有学坏,一些小时候的坏习惯长大了就会好的,不用太在意。

这是错误的观点。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孩子做人做事的判断能力不赶快扎下根,就会被社会的各种风气所侵染。

长孩子的善,救孩子的失,刻不容缓。

父母的榜样作用是“长善”和“救失”最好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

父母在孩子面前所呈现的一切,都会一点一滴地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这样一组对比的画面。

A家庭,爸爸、妈妈、奶奶和小明,四口人在一起吃饭。妈妈夹起第一口菜,放到了小明碗里,奶奶也夹起菜,放到小明碗里。小明有种众星拱辰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小皇帝,所有人给自己夹菜都理所应当。吃了几口饭便去看电视了,怎么劝说也不肯好好吃饭,还大声发脾气。

B家庭,同样四口人一起吃饭。妈妈夹起第一口菜,放到了奶奶的碗里,小白看在眼里,若有所思,便学着妈妈把第一口菜放到奶奶碗里,接着又夹了菜分别放到爸爸妈妈碗里,一家人其乐融融吃饭。

孩子看到妈妈给奶奶夹菜会生气吗?显然不会,他会去学习,知道爸爸妈妈对奶奶孝顺,那么我也要对爸爸妈妈孝顺。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

孔夫子也说过,“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所以,家长朋友们,你菜夹对了,就用实际行动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教给他们行孝之道,教他们“长善”而“救失”,更帮助他们扎下了德行的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