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0-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RiverMg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为伟大的儒学家之一,后世称他为亚圣,意思就是继孔子之后的大圣贤。孟子作为一个儒学家,他也提出过很多著名的理论。其中比较出名的几个中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是为人熟知。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的意思以及意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一则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其中主要说的,还是人与天命的关系。人与天命的关系,其实就是赋予和接受。但是事实上远比这困难的多。一个人想要承担天命,他就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历练。就像这一则文言文中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当上天要把一个使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需要经过很多的考验以及挑战。大概都是什么样的挑战呢?首先,就是这个人需要磨练自己的心智,使自己的精神上达到强大以及一个高度,这样才会让他的内心无坚不摧。接下来一个人要受得住的就是身体上的考验。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受得住磨难也是一个人的本领。

    有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当一个人遇到挑战或是不顺的时候是不是就一定是不好的或是很糟糕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一个人遇到类挑战的时候,他给你带来的并不是厄运,反而是提高。往往在你挑战了自己的极限之后,才会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像我们平时做一道数学题,如果这道数学题很简单,那么你很不费力的就可以解出来。但是如果这道数学题很难,你就需要绞尽脑汁的来思考。而这时候才是最能锻炼你的时候。当你思考出来就会发现这样的思考会给你带来提升。

    孟子说,当人会犯错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改正。想要改正一个错误,首先需要意识到这个错误的存在,而不是直接省略它或是认为它不值一提的直接带过。而当一个人一直犯同样一个错误的时候,他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会主动改正,并且不会再犯。这才是真正的改正错误。

    当一个人的内心感到焦急和焦虑的时候,才会对完成一件事情感到真正的急切。因为在这时候,人的心里会很迫切的想要有一番大作为,想要达到一个新高度。这其实也就像是两个人在比试,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领先了很多,而另外一个人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这时他才会真正的感到迫切的想要前进。而同样,如果你想要证明或者得到某些东西,也要大胆的表现出来。有的时候当你真正的实施的时候,才会能将这一切都融会贯通,领悟透彻。

    其实孟子在这里主要想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但是他还举了其他的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当一个国家之中没有一个很好的执政大臣,没有一个能够治理天下的人的时候,这个国家注定会灭亡。就算这个国家之前再强大也会灭亡。因为没有人来治理。失去了管理的国家注定不会长久,注定会混乱导致灭亡。而当一个国家没有内忧外患的时候,这个国家同样也会灭亡。在这里我们就有可能会感到疑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敌,没有对手和挑战,难道不是更好吗?这个国家难道不会更加的长久下去吗?其实事实正好相反。这个国家正是因为没有了需要担心的事情,就会因此而放松警惕,从此从内部垮掉。这其实就像是一个过程。有人说,一般的时代或者国家都是爷爷那一辈打江山,父亲的那一辈守江山,而到了儿子那一辈就是坐失江山。这其实也都是一个道理。当一个人完全得到了一样东西的时候,反而这样的得到,并不会长久。可是如果这个人并没有完全得到这个东西,还有可能会被抢走的话,那么他更是会拼尽全力的来守护。这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所以孟子在这里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同样。一个人的人生中不可能只有顺的时候。那样的话,这个人反而会十分脆弱且不堪打击。因为他没有经历过挫折个低谷。而当一个人将好坏顺逆全部都经历过一遍之后,再次受到打击或是受到嘉奖,他都不会那么在意了。因为这一切都经历过了。有的时候这些不顺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坑,反而有可能是一个能让你更上一步的台阶。我们正是要在这样的挑战之中寻找一个新的高度,挑战一个新的领域或是拥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精神。而这其实也正是儒学十分重要之处。有的人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会止步不前或是就此倒退。但是有的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却会迎难而上,逆水行舟。这根据意义的不同和人的不同形成一个十分明显的对比。而在这里孟子所说的正是这种精神,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