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宋朝辉名师+研修共同体

2023-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fe4e49a813e1

走进《大学》,体悟“初学入德之门”要义

长安区第三初级中学  宋朝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语文核心素养第一条就是“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有坚定的信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应该率先垂范,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沉浸书香中,真阅读,做学生阅读的引领者、陪伴者。

对于“四书”“五经”,很早就有印象,背过涵盖的书的名称,也曾经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究儒学的重要文献。

选择第一站走进《大学》,深度阅读,开启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之旅。

一、了解《大学》一些常识,助力阅读。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到《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经由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主要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要思想,是很多中国人一生的追求。

唐朝时《大学》受到大儒韩愈推崇。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还为其作章句集注。

总之《大学》的形成和成熟,是孔子、曾子、朱熹以及中国知识分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于以上内容的了解,有助于对《大学》内容的理解,可以丰富阅读经历,可以全方位了解古代先贤的精神境界,明确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很多人不断丰富、完善,才达到很高的成就,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国学经典亦是由人民不断丰富、不断传承的。

二、“大学之道”核心要义以及理解

“三纲八目”是“大学之道”的核心,是打开儒家大门的金钥匙。

(一)“三纲”内容的梳理以及理解

“三纲”指的是明德、新民、至善。原文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具体理解为: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儒家心目中有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人善良、互助,不欺人,和谐相处。要把这个大同变为现实,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三纲”就是儒家教育希望每个儒者应该具备人生的终极目标。

“明德、亲民、至善”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这样的和谐社会,在中国基本实现。

1949年,光明的新中国诞生了;1978年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这无不展示着祖国的风采;“一带一路”构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令我们自豪的是,2021年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县全部摘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八目”内容的梳理以及理解

“八目”内容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中国人影响最大。“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段话的含义为: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八目”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清楚楚。不得不佩服古人之智慧。

这段话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大畏民志,此谓知本”,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才会永远被人民记住。

三、读完《大学》,反思自己

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反思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基本做到了。

三年前我来到长安区第三初级中学担任教导主任,主抓教科研、教师成长等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增加到14名,超过省标标准;学校获得区级优秀教科研单位、教科研明星学校等称号;语文组、理化生组获得区级先进教研组;语文组成为陕西省学科优质教育基地;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征集获奖超过三百多人次;课题开展涉及省级、市级、区级、校本方方面面……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坚守教育,初心不改:做一名幸福的语文老师,写着喜欢的文字。它是调味品,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它是良药,消除了心理的疾病;它是兴奋剂,调动着我一直行走在语文的路上,享受着语文的美好,享受这作为语文教师的幸福。

选择行走在语文教学诗意的路上。每一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如切如磋”,教学相长,在横撇竖捺间领略汉字的魅力,在平平仄仄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有三节课获得部级优课;两次参与中语会全国语文教师课例大赛,获得一、二等奖;参加陕西省思政大练兵,获得骨干教师称号;编写校本课程,《1+X群文阅读》《节气中诗意》《竹韵》共计八本,获得专家好评,已进入印刷程序。课题研究涉及国家、省级、市级、区级,都能认真进行,从中获得成长……在辛苦中,微笑着,幸福着,感受着教师职业的高尚。

2019年到2021年,出了三本书:一本教育教学论文随笔集《行走在语文的美好里》,给语文教学一个交代;散文集《等待一场雪》给爱好一个交代;古典诗集《等待桃花一抹红》,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一个交代。

2020年,有幸成为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2022年成为市级卓越教师培养对象,2023年成为市级名师培养对象。走过的痕迹,留下奋斗的样态。选择和一群热爱语文老师,一起前行。这样的自己,是初心的样子,梦想的样子,喜欢的样子。

以后的路还要这样走下去。上着喜欢的语文课,写着喜欢的文字。我不是最优秀的语文老师,终其一生也许不可能成为最优秀的那个;我不是作家,竭尽全力亦是达不到要求。但我一定是那个拥有初心、怀揣着梦想并且一直没有停下脚步的人。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待我垂垂老矣,会对着自己说:此生对职业无憾,对爱好无憾。那时,一定还是心心不忘地写文,用文字记录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

四、结尾

孙中山先生称《大学》为中国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短短的二千来字,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 如《中庸》中所言“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期待更多的人都能加入阅读的行列,都能在经典浸润中学会自省、自悟,做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公民,做有责任、有担当的谦谦君子,都能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都能为社会的进步竭尽所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