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误解常常因为人活在自己营造的内心世界里
人与人之间,大多时候是通过语言沟通的,而语言的表达是有限的,所以会有歧义,会产生误解。
那是否矛盾冲突就只是因为词不达意呢?未必如此,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人都活在自己的心营造的世界里,所以经常看似说的是同一件事,但是又非同一件事。看似说的是一个观点,实则非同一个观点。
可以说人们彼此看似在沟通,实际上都是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出发去理解和体会外在事物。而矛盾的产生,时常是来自内心世界的揣摩和曲解。那些看似是表面上的矛盾冲突,其实是彼此内心世界的冲突。
比如,当一个人内心正处于能量比较低,心胸比较狭隘的时候,那么身边的人无意间说的一句话都可能被他放大和歪曲。
当一个人做了亏心亏德的事情,或者恶事和计较得失的事情时,那么周围发生的一切本来正常的事情,会被他浮想联翩,越想越虚心和害怕。所以,主要还是心的事情,正如古语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在学习道的时候,我们知道善恶是一体的,善恶会相转,所以不刻意提倡善,但是也不提倡为恶。因为做了恶事后,即使逃避了外在的惩罚,也逃不开内心的混乱。因为这时人被自己的心控制住了,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焦虑,恐惧,内心不得安宁。
比如,最近看陈翔六点半的视频,看到其中有一个视频就很生动地呈现出来:人是活在自己的心营造的世界里。
在这个视频里,有个豪横的看似黑社会的混混坐上一辆车,这辆车之前上来一个小偷被不小心关在车上了,这个小偷吃车上的一个火龙果,脸上沾满了红红的果汁,在后备箱里睡着了,看起像是被人谋杀了。
但是司机并不知情,混混上车,本来神情还颐指气使的,过了会儿想要个腰垫,司机让他到后备箱取,这时,混混看到了这里躺着“满脸沾血”的人,同时后备箱有一只司机杀死的鸡。
然后好玩的情节就来了,混混顿时变得老实了,吓得发抖,找理由下车。司机依旧是正常的,说不能随意让他下车,说其实自己就想多挣几个钱,混混瞬间“领会了”,赶紧把身上的金首饰,钱包,银行卡都拿出来给他。这一下子给司机整蒙圈了,问他到底要干嘛。
混混跟司机说别演了,他害怕,他都看到了,然后说自己会守口如瓶,司机看了一眼后面的被杀掉的鸡,明白了,说那就是他杀的。
混混颤颤抖抖地替他解释说肯定是意外,司机淡然地说不是意外,脖子一抹,血一放,就杀了。然后笑着反问道:“你没杀过呀?”
混混边哭边捂住了嘴。司机奇怪对方怎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觉得至于吓成这样吗?接着,司机说他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杀了。那时候没有经验,搞得浑身都是血,现在杀习惯了。话刚说完,司机还哈哈地笑了两声。这个笑声直接给混混吓尿了。司机一听说混混尿了,赶紧让他下车了。混混下车就喊救命,赶紧跑。
从司机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拉家常式的对话,但是在混混看来,是极度的阴森恐怖。司机确实没有做杀人的事情,他与混混聊天时,呈现的是他自己正常坦荡的内心世界。
但是混混接触恶事多了,他的内心世界本来有这些血腥,阴暗的部分,所以外在的事情正好应合了他的内心。
在那一刻,司机和混混看似在对话,却没有说在一个点上。
作为观看者,看视频中的场景,会觉得搞笑,因为从中明显看到了现实和想象的差别。然而回头再想一下,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得不自在,是陷入在自己营造的想象的世界里。
视频虽然只是搞笑的段子,但是道理应该是不虚的。
由此,领悟所谓的积德,说的简单一些,是给让自己的内心变得阳光,自在,洒脱,逍遥,这样就不容易被心和念头控制,也不容易对外在发生的事情产生不必要的情绪,从而被看似如露亦如电的外相所折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