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会议参会随感

2018-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Dv1
国际标准会议参会随感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我要到韩国釜山参加IEC国际标准的会议。每次参会,自然回来要写出差报告,但更多的内容是专业的细节,想必写在网络上,也没有多少人会真正感兴趣,所以这次在网上我就想聊聊关于出国参会的感想。

1. 为什么要走出去?

这个时代的连接已经是非常的紧密了,任何一个领域或者专业,如果只知道独自在家闭门造车,已经无法适应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但交流的手段有很多,可以通过邮件,可以通过视频,那大家从世界各地赶来,聚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第一个角度是站在信息获取的角度上,当面交流有着不可替代性。借用吴军老师在谷歌方法论的专栏里提到的:

在认知学上,可以把知识的获取归纳为三种:亲身感知、他人告知和逻辑推知。
逻辑推知是人类新知的来源,遗憾的是每一个人一辈子能通过这种形式得到的新知其实很少,因此前两种形式就特别重要。读书是获得知识和信息的第二种形式,而面对面的交流属于第一种。

第二个角度是在于开会的价值到底在于哪里具借用刘润老师五分钟商学院中的观点:

开会,本质上是一个商业模式,和一切商业活动一样,是一个有投入、有产出的经济学游戏。开会的投入,是所有与会者的时间成本;开会的产出,是一组结论,比如说所有人的共识,或者与会者的共创。 开会,是一个用时间,换结论的商业模式。
那为什么要开会?为了赚钱!用有效的会议,创造出比时间成本,更大的结论价值。会议价值 = 结论价值 – 时间成本。

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实际经济情况的差别,所以对于同一个技术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都是不同的。而且但是由于语言的原因直接通过异步信息传递的方式,如邮件,会使得信息的传递的准确率达不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另外有一些信息是通过语言的语气神态和肢体动作来表达的,这比你用书写的文字来一部传递信息要更加精准和全面。因此有必要召开会议,即时高效的互相交流。

2. 如何进行一个会议

会议之前,要充分准备达成结论的资料;会议之中,以达成结论为导向专注议题、分配时间;会议之后,发出3W会议纪要:WHO do WHAT by WHEN,谁在什么时间之前完成什么事。

有时候会议会有一些非常大的分歧,这自然是源于各个国家的现实情况都非常不同。因此需要有一种合理有效的议事规则,用来保证会议能获得有价值的结论。这个规则就是《罗伯特议事规则》被称为开会规则的圣经,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它主要有12个原则:

动议中心,主持中立,机会均等,立场明确,发言完整,面对主持,限时限次,一时一件,遵守裁判,文明表达,充分辩论,和多数裁决。

所以国际会议总体的精神就是参考罗伯特议事规则而制定的,虽然细节上有时候把握得不是那么的严格。当然这也是由于许多技术的讨论,并不需要如此的争锋相对。而且这也和每一个会议的主持人的功底和水平有关。

在一个会议的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这个角色非常重要,在国际会议中他叫做召集人,顾名思义,仅仅是把我们召集在一起,自己保持一个客观中立的角度,并不对许多技术内容下结论或者提出建议和看法。看完罗伯特议事规则就可以知道,主持人是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他成为了两种不同观点针锋相对当中的缓冲,而且可以使大家聚焦在我们所要讨论的议题上。

今天刚刚到达会议城市,还没来得及做很多准备,只能先匆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国际会议上的一点随想。标准化会议其实就是将不同的想法渐渐统一,从而最终达成共识,制定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过程。其中协调各方的利益,最后达成一个有价值的结论并固化成标准文件,此中还有很多弯弯绕绕,等以后有空再逐步向大家介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