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不是写女英雄

2020-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少数人走的路

《木兰辞》中果真塑造了一个女英雄的形象吗?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文本,会发现正面塑造木兰英勇杀敌的文字几乎没有,感觉就是跟着军队跑了一趟,刷了点经验。但从后来论功行赏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她立下了赫赫战功。这种手法算得上是侧面描写。

整篇诗歌的文辞偏向​性,像极了《源氏物语》,看上去只写源氏与各色女子的关系,其实通过他选择哪位女子下手,以及偷情败露之后的遭遇,还有强势回归之后将一众女子安顿到自己身边,这些种种不也是从侧面讲述了源氏公子在朝堂之上的惊险遭遇吗?

不具体写某个主题,不表示忽略了​它,而是要从侧面反映出来,好服务于写作的主体目标。

所以,《木兰辞》的主体目标不是写女英雄中的“英雄”,而是要写女英雄中的“女”字。 诗歌是先有女性立场,再侧面写英雄行为。

例如开篇的“唧唧复唧唧”​一段,就其文辞之繁复拖沓,就像极了女性细腻的心理活动,读者也不觉愁从中来,和木兰琢磨起应征一事到底该如何化解。最后无可奈何,只好替父出征。

出征的过程也写的极尽文辞之能事,备好一匹战马就东南西北买东西,行军一路上又是留心路上肃杀的风光,​又是思念起老父老母,这心理活动也是没谁了。

到了打仗的时候,却没了话说,不见“白骨露于野”,也不见“千里无鸡鸣”,​不见军士缺胳膊少腿,也不见没了补给杀马充饥。有的人会说,木兰老早就怂了,一直躲在军队里做炊事兵,所以熬到了胜利还都。

木兰脱下军装之后,又出现了一场文字轰炸​:老夫老母出城迎接,姐姐弟弟也开心的不得了。进了多年空置的闺房,又是好几句诗,收拾打扮又费了许多笔墨。

从开始愁肠百结,到替父出征,再到回家的欢乐,这完全没有英雄该有的样子,分明让人看出来是一位活泼女子的形象。

纵使有英雄行为,也只是一时而起,最终还是要回归女性形象。​ 所以从女性立场出发,这首诗的色调看似活泼开朗,​也描写了女性的无可奈何,写出了南北朝时期的人间苦难。

是什么样的乱世,竟然逼着女子参军呢? 万幸,木兰活着回来了,继续和家人过着平安祥和的生活,这是木兰的胜利,但不是时代的胜利。​

女性,是和平的天然盟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