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迎新班作业

家乡美1--宜阳的古迹和传说

2023-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无香一一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的家乡宜阳,地处历史名城十三朝古都洛阳之东南隅,是东西两京古崤函古道必经之处,被称为洛阳的西大门。

县域整体地形是“南山北陵夹一川(河)”。

南面的山,锦屏山。这个名字还是武则天赐的。那时宜阳叫寿安,洛阳牡丹中有一品即叫“寿安红”。武则天居洛阳时曾游寿安,观南山并列十二峰,如十二画屏并列,遂赐名“锦屏奇观”。今还有碑书尚在。于城正南的锦屏山半腰上老天爷洞中存留。

北面的丘陵,从西到东绵延至洛阳北的名山邙山。自古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之说。那著名的洛阳铲,“威力”主要发挥在邙山。让盗过墓的人说,一铲下去非王即侯。宜阳北面的丘陵段美名为香鹿山。据说以鹿为多,此处曾为隋文帝的狩猎场之区域。

一川(河)则更为有名,据说背负“河洛图书”的神龟就是从这条河顺河而行,至入黄河口而出。因这条河叫洛河,黄河简称河,故合称为“河洛图书”。所以,这条叫洛河的河,不只是黄河中游的一条主要支流,主要是和黄河一样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名河”。古人称山之南河之北的地方为“阳”,山之北河之南为"阴”。洛阳古城即处于洛河之北,邙山之南,故称为“洛阳”。“洛”即指洛河,“阳”则指的是位置在洛河之北。

而与之相反的是宜阳县城,位于锦屏山北角洛河南岸,是标准的“阴宅”,却不叫“宜阴”而叫“宜阳”。看过我县老教育局局长宜阳文史专家乔文博著的《人文宜阳》,一说是故意反其义而取之。我的理解应是“最适宜阳光到达之处”吧。虽居“阴”地,而心向“阳”而生。

洛河发源于秦山南麓,由陕西省到卢氏县入河南省境域,历经卢氏、洛宁、宜阳入洛阳古都,又迆丽向北入黄河。沿途越千山,于两岸巍巍山峰或坎坷丘陵间,冲积出一带宽幅达几十米或几千米宽的平原,一直到东都洛阳,更加开阔,成为豫东平原的西部边缘。自古为北方的鱼米之乡,有谚语为证:“河洛熟,天下足”。

我读的史书少,知道的不多。但从小听大人们“拍瞎话(聊天讲故事、传说),听王莽撵刘秀的故事最多。

一日,刘秀走至一地,人困马乏,又饥又渴,但见旁边有一井,却没法取水喝。欲找人打水但时间紧迫。就扒着井囗想:如果能把井扳倒多好啊,人和马就都可以进到井底喝到水了。正想间,忽然感觉井在倾斜,刘秀就真的牵着马走到井底喝饱饮足,立即又往前跑。这就是“扳倒井”村名的来历,现在去看,井壁上的马蹄印还依稀可见呢。“扳倒井”村现居城西北不足十公里处。

又一日王莽撵刘秀将要追上时,都走累了,天也黑了,就都就近投村安歇,就都想着等半夜鸡叫了再起程赶路。可是刘秀住的村子那天却鸡叫的早一个时辰,王莽等鸡叫起来时,刘秀又已经跑很远了。这就是现在的宜阳县原西石村乡(今已并入高村乡)的上王莽村和下王莽村。

我们这儿地处豫西丘陵,漫山遍野沟沟壑壑田间地头有许多酸枣刺,当然小酸枣可以吃,还可以摘了去皮卖枣核,很贵的,现在有人一天能摘枣卖百十块的。我小时常见农人用它插地边,人畜难进,贫穷家还有人砍它回来做成枣刺门,虽不好看,但安全性并不低。就这么普通的东西,听老人们讲有一个地方的枣刺很特别--没有倒钩刺儿,且所有的葛针儿(大刺)一律顺着枝儿向上长。原因也是由于王莽撵刘秀。

刘秀在王莽的追逃中,一天夜里奔走在山野间,只觉得衣服总被枣刺挂住,就又急又烦地说:“你这枣刺真烦人,就不会顺着长吗?”说着就边走边用手捋路边的枣刺。于是,凡刘秀走过的地方,所有枣刺的刺儿就没有外长或倒钩儿的,一律顺长。

我们这儿有常见的两种树:椿树和石榴树。椿树有两种,香椿和臭椿。香椿芽是早春一道美味之菜,臭椿味苦有毒。但无论香臭,都长得笔直高大,按茅盾礼赞白杨树为树中的“伟丈夫”的话,我认为椿树就是树中的“美男子”,真真的“玉树”临风,俊逸洒脱。小时就听人说,谁如果个子矮,可以在大年初一的半夜起来去抱抱椿树,边抱边说:“椿树椿树你姓王,你长粗来我长长。”这样就会长得像椿树一样高挺笔直了。那么椿树为什么姓“王”呢?因为被刘秀封过。

话说刘秀仍在逃跑途中,一日又饥又渴,猛抬头看到路边一棵石榴树,石榴也已成熟,就顺手摘来吃了。之后感恩石榴,就说:有朝一日我得了帝,就一定来封你。当然刘秀未食言,真的来报恩了。但是却找错了树,封给了椿树:椿树椿树你姓王,又长粗来又长长。所以椿树就姓“王”了,无论长多高树干总是笔直笔直,还光溜溜的几乎没一个弯儿没一个疙瘩。

把一旁的石榴树可气坏了,气得树干七歪八扭,满身疙疙瘩瘩的,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没一棵一枝儿是直的。

再讲讲驴歇蹄和白脖鸭、红嘴鸭的故事。

像牛、马、骡等牲畜停下来的时候,都是四角着地休息的。我们这儿的驴歇息的时候却有一只后蹄"总提着。据说刘秀在逃至一片田野时,王莽将至。可他四下望去无处可藏。看见田野里一个老农正在犁地,他就钻入犁下,让老农把他掩埋了起来。王莽赶到时,老农正在歇息。天上飞来两只鸟,一只叫着“走了走了”,一只叫着“沟儿里沟儿里”。王莽心想:刘秀肯定就藏在这块地里,于是用刀把这块地插了个遍,但还是没找到刘秀,只好失望地走了。王莽一走,刘秀就从地里钻出来了,原来刘秀藏在歇息的驴的一只蹄子下,整块地,除了人和驴站的地方,就驴提着的那只蹄子下王莽没扎到。驴也因刘秀在那下面藏着,那只蹄子一直没敢放下,一直到现在仍保持这个习惯。

至于那两只鸟,刘秀后来为了报答那个保护自己的鸟,送它了一只银项圈。可是又送错了,送给了那只给王莽报信的鸟,它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白脖鸦”。而另一只鸟一看封错了,一下子气得嘴都红了,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红嘴鸦”。

还有隐身草,也是说刘秀走至一处,眼看要被王莽追上了,就想:如果这里长点草什么的,能挡挡身子让我藏起来多好啊!没想到他这一想,路旁就真的有一丛草长了起来,他就藏在里面,眼看着王莽从眼前走过才出来。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传说演绎的话,待我长大后,知道的就是历史真人真事了。如著名诗人李贺,就是宜阳县福昌(今三乡乡)人。福昌有著名的三乡驿,是唐代东京洛阳往西京长安(西安)去的大驿站,曾有唐代帝王行宫(现在小有复建)。

城西的甘棠村更是青史留美名的“邵伯听政处”。话说邵伯一日正于甘棠树下与百姓闲聊探听民意。忽然遇一恶霸追逐一女子。于是邵伯阻止,问明原由。原来男子贪恋女子美色,而女方父母贪图男方财富,可女子自有心上人,于是男子欲强霸女子,女子衣衫不整地奔逃。于是邵伯不仅惩处了男子,还叫来女方父母训诫,又叫来乡里族人等,当众把这个女子许配心上人。并当场规定:从今以后,子女婚配须先征得子女意愿(那时就有这么美好“先进”的自由恋爱观念啊),父母不得强迫。第二,儿女婚事须有三媒六证,里面主要是族人、乡邻,德高望重者,以示此婚事合乎情理,更防恶霸强占。第三是男方须下聘礼,择吉日成婚,以示对女方尊重,也回报女方母养育之恩,也证明此婚不是强逼强抢。这就是最早的“婚姻法”。

位县城西北约30公里处有一村叫毛沟,是古毛国所在地,毛姓起源处。城北偏西20公里处的石陵乡(现并入盐镇乡),是儿皇帝石敬瑭之葬身处。

城西张午乡境内的花果山,我认为应是吴承恩笔下实实在在的《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因为主人公玄奘故里是偃师,偃师和宜阳一样都是洛阳的“大门”,宜阳为西,偃师为东,离花果山并不远,洛阳有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一说白马,你会不会想到白龙马呀?吴承恩是明朝末年人,而花果山在明代也是名山,唐寅曾来过这儿,还画有《女几山图》(花果山又名女几山)。山中竟有与高老庄名字相近的高家村。而且《西游记》中所描绘的水帘洞、猴子吃桃等风物情景,皆与花果山高度吻合,但不是现在人工所造。又兼洛阳也是唐时大都。所以,这个花果山比其它地方的许多花果山更具《西游记》中花果山雏形。

除此,还有古韩国所在地的韩城镇,还有豫西第一名刹灵山寺。灵山寺居城西七八公里处,周朝时就有了。不会与周灵王有什么关系吧?我这样想。但在乔局长的《人文宜阳》中没看到这一点。寺院坐落于洛河南岸的灵山上,坐南朝北。寺中一奇是千年白果树,二奇是弥勒佛有胡须。你在其它寺庙中见过弥勒佛长胡须吗?三奇是送子观音。好多家女不生男不育者,婆婆或岳母到寺院中偷个娃娃回去,那么闺女或媳妇就会生了。当然观音是只管生不管育。小时常听同班一同学说她的哥哥就是她的妈妈从灵山偷的娃娃,不仅聋哑还憨傻,不知现在还有那人没有了。

二月二的灵山寺庙会是豫西每年最早的一个古刹大会,盛况空前。起源于早年灵山寺和尚巡山护村的“和尚顶灯”表演,蔚为壮观。

现在寺院已扩建得更加雄伟壮观,寺前的洛河岸的“莲花公园”与山上的寺院上下相应,成为洛阳市文物古迹兼名胜。

登上锦屏山,南望,层峦叠嶂不到边,山的那边还是山--秦岭余脉;北眺,遥对香鹿东西绵延。俯瞰小城,这边沿山建,那边洛水绕,如一小舟停靠在洛河和锦屏山之间,故有人名之“船城”。

虽然现在小城里高楼林立,立交桥飞架,新区的体育馆、城市博物馆、行政服务大楼都高端大气上档次,在洛阳市均首屈一指,省运会、全国皮划艇比赛都以宜阳为分赛区,但我觉得我是满眼看到的是现代繁华,双脚踩着的是历史的厚重。

有句话说:若想研究中国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那么,宜阳呢?我觉得你想看它三千年应该不在话下。

我知道的少,我手边除了有说过的《人文宜阳》,还有《宜阳文史资料》《宜阳县志》《河洛散文百家》《宜阳古代诗歌选》《天南海北宜阳人》等。

实在不想读书的,听景不如看景,你就直接来看看吧,单单县城及周边十里内的五湖一河高架桥,两场一馆一寺院就足可以让你一日间人文地理跨跃千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