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

这是一篇不知所云很任性的碎碎念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301人  牛牛的Annie

牛式唠嗑体2019-13

有老铁来问我怎么复盘才能让成长最大化。

我的回答,很简单粗暴:

“我写过文章,在某次给全读书营的碎碎念也说过。”

老铁说以为我后来又发展了新路子,所谓的新路子,其实都基于原则。

模版只是一方面。

最重要的是,自己从经历的事情中学到了什么,并且,不断去探求能够做得更好的办法,想办法建立系统,而不是堆散沙。

最简单高效的办法,是跟高手学习,复制他们走过的路径。

比如说,把ta的书、视频、采访、文章扒个遍。

围观朋友圈,并且积极互动。

最近发现自己对人是如何做决策的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一番寻找,发现詹姆斯·马奇是大师。再寻根究底,发现这位大师还跟司马贺共事过。

司马贺其人,以前的碎碎念说过,拿过

图灵奖(1975) 

诺贝尔经济学奖(1978)

美国国家科学奖(1986)

他几乎一手把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系打造成全美顶尖,懂20多种语言。

记得他在自传里说过每当自己发现学着学着沉迷于别的地方,就会马上停止,把心收回来继续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最气人的是,即便他只是对别的东西的短暂沉迷,也会把自己搞到前20%。

(这个没有数据支持,细节控略过哈)

去年年初的时候看蔡志忠的采访,他说到了一个观点,说“人生是时间的微积分”,无限小刹那就是微分,而将这些无限小的刹那相加就是积分,即永恒。

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

日复一日的复盘,即便每天只积累一句对自己有用的话,反复思考践行反思迭代,最后也会迎来爆发,只是时间长短罢了。

我们要明白,假如只积累一句话,应该从哪里获取最高质量的信息:

高手

各行业的顶级期刊杂志,比方说,医学的《柳叶刀》

根据重大奖项去反扒。就像2018年的卡尔·萨根奖颁给了史蒂芬·平克。我看到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鬼,这不是天文类的奖项吗?为啥会给平克?带着疑问去看,会找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早上读到一句话:

“为了掌握并运用好个人能力,为了获得自由与动力,我们必须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如果别人不看好你的行为,这会引起一定程度的不和谐。许多人不喜欢我们的胆大勇敢,会把我们的努力看作是疯狂的行为。如果我们的进步没有经过这些人的允许,就会遭遇一定的阻力与困难。”

我不能说这是真理,但是,往往越没有勇气追逐自己梦想的人,越喜欢对别人的梦想泼冷水。

咋办?

笑笑就好。远离。

我这会儿其实有点儿晕,头疼得很😂

不过,说不定这种状态反倒能把潜意识的一些东西表达出来呢。

啥也没有?

没事,任性,也行。

就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