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之《赵充国平羌》

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当初武帝开拓了河西四郡,隔断了羌人与匈奴间的通道,驱逐羌人各部不允许他们住在湟中地区。汉宣帝后,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 巡视诸羌人部落。先零羌酋长要求说:“请准许羌人到湟水北面,在荒地上放牧牲畜。”
义渠安国当即表示同意,然后奏报朝廷。后将军赵充国得知消息后,弹劾义渠安国奉命出使却擅作主张,大不恭敬。事后诸部羌人依据义渠安国的许诺强行渡过湟水,郡县官府难以禁止。
第一, 义渠安国擅做主张,检验羌人贪婪本性。
“请神容易,送神难。”宣帝面临羌人蚕食汉朝疆域时心里恐怕一直都在回响着这句话。但总归还是要面对目前的局面,大错业已铸成,但趁机了解羌人的性情和作战的实力还是有收获的。
第二, 充国率兵征伐西羌,以最小代价赢先机。
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赵充国到达金城想集齐一万名士兵后再渡黄河。为不受羌人袭扰,充国夜里派三个校官率领士兵、衔枚先行渡河然后立即展开阵势。充国不为羌人零星骑兵诱惑,时刻谨记此次出兵目的,反复论证作战计划,以达到切实可行。
充国派斥侯到远处打探敌情,以做到行军有作战准备,安营时坚守营盘。他办事稳重,爱护士卒,总是先制订计划然后作战,所以能顺利向西前进到金城西部都尉府,士兵每天都能吃到酒肉,都乐意听他调遣。
第三, 朝臣各有奏章上报,宣帝批给充国考量。
充国释放曾做人质的雕库,并告诉他知会各部头领汉朝大军是来诛讨有罪之人,要他们彼此分辨清楚,莫要一起被当成有罪之人,等等。其实充国的计谋是凭借大军力量施展威信,去招降因被劫持而反叛的人,瓦解敌人及其阴谋,要在人们非常疲敝时再攻击他们。
酒泉太守上奏宣帝依据季节变化七月份出兵比冬季出兵更加有利。宣帝将此奏章批给充国,充国上书宣帝计算一匹马能负重的粮食再加上衣服装备、兵器,难以对敌军进行追逐,羌人也必会计算汉军行进速度,从而截断粮道。那时若出现了伤亡和危势,必被夷狄小看,这种耻辱纵使千载也无法消除。
第四, 朝堂大臣据理呈报,宣帝下诏责备充国。
朝中大臣因为前方战事意见不统一,吵得不可开交。先零兵力强盛,又有䍐(han)、幵(jian)的帮助,若不先解决䍐、幵,先零部落无法被打败等等。
宣帝任命许延寿为强弩将军,任命酒泉太守为破羌将军,赐诏书并采用他的计策,又下诏书责备充国,说他不顾念国内百姓的耗费,想要久历年月才胜羌敌,这是当将军的人都喜欢用的计策。
第五, 充国提醒莫忘初心,缓兵切忌操之过急。
充国看过诏书后上书宣帝:上一次的诏书中陛下希望我派人晓谕䍐部,告之汉朝大军即将到达。汉军不诛伐䍐部,但要瓦解他们的阴谋,我因此放了幵部酋长雕库,以昭示天子的恩德。䍐、幵部属都清楚陛下的心意。
现先零部凭借岩石树木自保,等待机会,进行掳掠。䍐部并无冒犯,若先放掉先零部去对付䍐部,这是本末倒置,对一个部族造成的灾难,却会伤害两族的感情。这完全不是原来的计划。
充国建议先平定零羌,这样其他诸部不再出兵就可征服。若零羌被平,䍐羌和幵羌不服,那么来年正月进攻,是合理又合时宜。若现在进兵确实看不到利益。秋七月甲寅日,汉宣帝颁诏接受了赵充国的计策。
第六, 原定计划攻击先零,设宴款待䍐羌知返。
先零羌人屯驻已久,防备松懈,对于突然而至的汉军重兵惊慌之下弃车马重物,纷纷逃向湟水。
充国反而让士兵莫追穷寇,防止狗急跳墙。充国俘获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并且命令不得焚烧村落,不许在田地里放牧等。
当得知此消息,䍐羌明白汉军没有食言,当护军以下军官要求不能放走䍐羌酋长靡忘时,充国却告知众将领不可用私心而忘记国家长远利益。后来䍐羌不费一兵一卒就自己安定下来。
战场情势瞬息万变,前有朝堂之上各方面的掣肘,更有大臣们的私心作祟。赢了,充国盖过了一些大臣的风头;输了,充国就可能成了千古罪人。虽宣帝几经被说服但最终凭借充国有理有据的分析,终于同意先攻击先零部落,从而使之后的安定成为了可能。
无论是皇帝或者是位高权重的大臣,终其一生也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秉持着一颗初心,坚定做事的原则,无论有多少杂音杂言,也终究无法撼动最终的志向。
我是挹洗俏月,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祝您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