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之“罪”
文:张秋敏
编:金兆丰
傅首尔之前因写过一篇长文而备受关注:“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冷脸冷眼、轻视责骂,以及无限的期待与要求中度过,没有感受过温情。我不知道被人抱在怀里没事儿亲一口是什么感觉,不是没人爱我,只是他们不会表达,并且自己也过得艰辛。成年的我,其实不那么容易信人,我不想依赖任何人。我擅长发现别人的缺点,且一针见血,这很聪明,但不是什么智慧,因为它只会令自己痛苦。”
原生家庭会让一个人变得对外界敏感、警惕,不信任,却伪装得很坚强、无所畏惧,实际内心很累。他伪装的坚强是为了保护自己,但面对别人时,防御心太重,很难给到别人温柔的爱。通常他渴望爱,但又不敢爱,内心极其矛盾和痛苦。这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及一生幸福的走向。
那到底什么是原生家庭呢?
原生家庭(社会学概念)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原生家庭的气氛、习惯、每个人的家庭角色都影响子女日后的表现。家庭治疗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弗里曼(David S.Freeman)在Family Therapy with Couples-The Family-of-origin Approach 提及五项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让我们了解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1.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 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等。
3. 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中得到解决。
4. 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择偶付出。这看法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
5. 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于因为缺乏委身、关心和爱。这种看法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视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原生家庭幸福就是让自己在往前走的路上自信自爱自尊自重而无所顾虑。然而,原生家庭不幸福,则会伴随我们一生。
可怕的原生家庭类型
01
强权家庭,孩子的需求长时间被父母忽略
这类家庭中的父母大多数是强权类型的,从小控制控制孩子的各种喜好,在这种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顺从,是做父母的“傀儡”,但从内在本质上,是缺乏真实动力的;
另外一种就是反抗,形式多种多样,离家出走、与父母保持距离,最悲壮的一种反抗是杀人或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情况。
02
暴力家庭:身心上的双重伤害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现在再来看这句话,你就会发现这句话没有任何道理。对于孩子使用暴力手段,事实上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还会造成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与身体上的双重伤害。在父母看来,打骂孩子是无关痛痒的,还能够起到管教孩子的作用,但是,有很多现实之中的悲剧都能够告诉我们,暴力教育是应该完全被抵制的,给痛苦父母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孩子在童年时期所形成的认知是不可改变的,尤其是多次遭到父母殴打之后,他们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父母是否真的爱自己,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负担会被变重,最终形成心理疾病。
03
家庭分裂:复杂的家庭关系让爱有了缺口
在一些家庭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现代社会普遍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很多夫妻即使感情已经耗尽,已经进入了一种相看两厌的状态,也会因为有孩子的存在不肯轻易地结束这段早已没有感情的婚姻关系,为的就是能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成长环境。但是,这样的家庭之中,争吵几率非常高,总会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吵大闹!成长在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性格又怎么能够健康呢?
岁月漫长,
原生家庭不一定是困住一生的枷锁
原生家庭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无视问题的存在。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的,只要你愿意,性格随时可以改变。”如果需要帮助,我们随时都在。
END
作者简介
张秋敏
助理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潍坊医学院心理学院
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在读
任教高中语文,目前担任教育集团“十人课堂”语文老师,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任教高中语文,目前担任XX教育“十人课堂”语文老师,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
担任本科生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助教,有大学生辅导经验,目前在潍坊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