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运动便不知写些啥了
之前,每天骑车上下班,单趟22至25公里,一天就接近50公里了。之所以路程变化比较大,一则时常走错路,绕远了;二则想换不同的路走,看景了。
骑车为了锻炼,也是为了赏景。锻炼,只要迈开腿就能实现。早上六点多从家出发,稀疏的人群车群,很快就变得多了起来。路途的街道,吵嚷交谈,声声不断,每个人都辛苦着忙碌着,辛苦着养家糊口,忙碌着来回奔波。路旁的树木,也葱茏起来,努力向着阳光更多更近处伸展,就像花草树木一样,生长,无非为了距离阳光更近些罢了。
如此看来,生长,只是一种顺其自然、适应环境的必经过程罢了。至于好坏,却不知从何说起,歪脖子树是好还是坏?倘若在木匠看来,它大概不值甚钱;若是一个园艺师去看,或许会觉得它价值不菲。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往往也不同,谈不上好或者坏,只是不同而已,对于这个歪脖子树自己来说,它大概率是突破了头顶的压力,或者更近于阳光,或者适应于风向,无论怎么看,它都是一种突破,活下来了,并且活出了自己。
谁不都是为了“生活”二字啊?!人,有人的艰难与困苦;树,有树的孤寂和落寞。他们都在向上努力着、挣扎着、伸展着。赏景,却需要眼睛和心。匆匆而过的人、车,是景;伫立不前的树、花,也是景。朵朵盛开的桃花,是景;棵棵佝偻的柳树,也是景。景色依旧,人心浮动。这本也没什么毛病可挑剔的,春天也始于风动、虫动,动就是活着嘛!锻炼是动,动也是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动人的世界,处处皆是景。
骑车路上,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停下来拍几张照片,一路都在用力骑行,用心感受,时常被一棵树、两朵花、三五路人吸引了去,千山万水总是情。
最近天天下雨,骑不了车,只能开车上下班。路上速度确实快了很多,但难得对经过的车和树,有什么感受,新手上路,专注驾驶去了。
年纪越大,越觉得慢下来,比快起来更难能可贵。到了一定的年纪,对于工作,不愿意跟刚毕业那时候一样——热血沸腾、敢拼敢闯,更不愿意去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勾心斗角,只想简单地干事,然后剩下的全是生活。不想迁就一些并不太熟悉的人,往往是面子上过得去就够了。
余生不长,毕竟不多,所剩无几,那就多些欣赏少些责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