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性,看得透
2025-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越自律越成功
一天,白居易在家中读书。
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在高声谩骂他,指责他的诗歌空洞无物,说他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仆人听不下去了,想要出去斥责那些诋毁者。
白居易拦住了仆人笑着说:“让他们说去吧,如果这样能够减轻他们的嫉妒之心,那就让他们尽情地说。”
仆人不解:“先生,您不生气吗?”
白居易回答:“我为什么要生气呢?如果他们的诋毁是错误的,那么生气就不值得;如果他们的诋毁是正确的,那么我更应该感谢他们指出了我的不足。”
想起网上的一句点评:
白居易是一名现实主义诗人,但他却活得最洒脱温暖,这洽洽得益于他对人性的洞若观火。
叔本华在《人性的智慧》中也曾说:一个人对人性的认识越深刻,就会越平和。
当你看穿了对方的虚荣与自卑,就不会再浪费唇舌与对方争长论短。
当你明白了拜高踩低乃人之常态,就不会再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待。
情绪稳定了,其实是智慧的维度更高了。
因为理解,所以包容;因为看透,所以释然。
好性格的背后,是一颗通透的心。
后来白居易仕途失意被贬,昨日宾朋满座、门庭若市,今天却门可罗雀、人疏马稀。
昔日的好友也再没上过门,一个个好像销声匿迹了一般。
对此他习以为常,没有失落,没有怨恨,还笑称: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不必嫌贫爱富,死后都不过是白骨一堆啊。
一个人对人性了解得越透彻,看待关系的心态就越释然,面对世界的视角就越多,烦恼也就越少。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人这一辈子,与其说在跟人打交道,不如说是跟人性打交道。
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跟人性较劲,而是去看透人性、理解人性、接纳人性。
当你看得到人性的灰度,就能容纳足够多的不同,就不会生出怨怼、憎恨,更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这样的你,心态自然越来越平和,性格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