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选萃

诗话雪鹰

2017-07-26  本文已影响382人  ebf56d3e9a20

        古人云:诗无达诂,诗无通诂。上官婉儿说,诗不可解。再妙的诗评,都是蹩脚的。所以,今个儿,不评雪鹰的诗艺,只谈一些感想,才取名《诗话雪鹰》,以《穿膛的风声》为读本。

        读《在高速公路上》有感:眼不见,则心不烦。耳不闻,却常闻。只期盼,风雨之后见彩虹。

        读《锯子的声音》有感:锯木的声音是美的。那不是毁坏美,而是创造美。“铁”、“骨”两字合用,其实已转化为形而上的“道”,又岂容戕害之?于是,才有对“锯子手”或直接叫“刽子手”灵魂的拷问。正如害人成精的千年狐媚之恐惧雷电,无良者总是逡巡,惶惶不可终日。

        读《冬天的风景》有感:睽违而后家人,不是家人即为家人。这个秋天,也是春天。

        读《风暴》有感:风,吹不动磐石是合理的;刮不动乌鸦却是反常的。不是颠倒,便是阴谋。

        读《隐喻》有感:非传统的诗人,非自然的迫停,一定会有非常的生命意义。|

        读《黄花令》有感:恶梦是昨日黄花,可以喂养丢失的灵魂。由此发愤,百转千回。

        读《关于爱情》有感:就一句话,累并享受着。

        读《你说,我不需要任何解释》有感:一切皆时过境迁,谁还记得往昔的痛?亦久亦忧。

        读《问题》有感:一个问题就够,不再把不满当成第二个。不把问题当问题,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读《露从昨夜白》有感:宋世明说得好:露从昨夜白,心在暗中明。

        读《文峰塔》有感:无门的塔,不可进、不能门,只能进退维谷了。

        读《背影》有感:怀念淡了,是更想。与物质无关,与责任有关。

        读《一次旅行》有感:生命的历程,无论风光,无论落魄,归于一途:从母腹到黄土。

        读《听到脚步声》有感:读此,想起歌曲《长大了我就成了你》。虽是幻觉的,却是真切的。

        读《西风禅寺》有感:文化的风,用以化人。

        读《活着》有感:余华说,活着的意义,就是要好好地活着。

        读《沧州的玉米》有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玉米有实,人生何为?是为诗人的生死观。

        读《旗袍》有感:美者,坎陷也。

        读《小雪》有感:上帝,是失意者的自慰。

        读《老龙眼的冬天》有感:一幅冬钓图,一帘幽人梦;非是作者痴,归乡又入俗。

        读《门》有感:房屋的门可设置,人生的门在把握。生死的自然意义相同,但社会意义迥异。

        读《变与不变》有感:变与不变,是互相转化的哲学。该变的变、不该变的不变,才是正理。反之,叫失常。

        读《阴山下》有感:这是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现实与梦想的距离,现场与文学的距离。总之,是物与心的距离。

        读《元旦前夜》有感:背影即是表情,倒行亦是前行。

        读《星星》有感:仰望天空,晤言我心。

        读《访春申君墓》有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君子于小人,不访而访。

        读《三月的疼痛》有感:诗人的三月,是人生的冬月。痛,源自发肤,痛及内心。医院的风水再好,医生的医术再高,也难治愈。《易》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读《丙申清明杂诗》有感:阴与阳,人与鬼,黑与白,是与非,屈与伸,爱与恨……构成了这个世界。

        读《词语里有清晰的风向》有感:心性使然,何由做作?

        读《端午祭》有感:屈平放逐,乃赋《离骚》。挺直脊梁,不再倒下。

        读《车过南京》有感:佛说,去的是必去之处,见的是必见之人。这不是宿命,是友谊,志同道合的真友谊。

        读《季风》有感:季风,有时。

      读《路过六月》有感:母亲,在儿子的思念里永远不朽!

        读《回放》有感:乡是城的根,城是乡的花。田野的草,城市的灯,一样地温暖心灵。

      读《碎片》有感:碎可,别是乱,而是萃。

        读《纯色》有感:诗人的理想。

        读《正阳关》有感:这组诗,干净利索,沧桑又明丽,跳跃而富有情趣,个性鲜明。

        读《风吹过》有感:黑白分明,黄色色中。有它,是非难辨矣。

        读《中元帖》有感:俗世的聒嗓,打消了良人的幻想。

        读《那岸》有感:非此岸,亦非彼岸,即是那岸。

        读《与秋书》有感:涩,不在五味;却刻骨铭心。

        读《弧度》有感:尺蠖之曲,龙蛇之蛰,智者也。

        读《芜湖行》有感:有多少美惨遭毁坏?有多少次在佛门徘徊?有多少人聚了又散?有多少爱叫 人萦怀?

        读《沙家浜的生态》有感:莫言。

        读《弥漫》有感:共同的归宿,不等于殊途同归。

        读《白露》有感:“草菅”,只半条成语,足矣!

        读《老火车站》有感:千万别将“文化”与“废墟”连成一词!

        读《别了,义乌》有感:喜欢“即将送走的自己”一句。

        读《针》有感:针可缝补旧衣,也能弥合创伤。

        读《桃花潭》有感:真朋友不在乎送与不送,行走者不在乎行与不行。

        读《敬亭山》有感:视角一变,境界尽出。

        读《一场酒的功能》有感:所有的美酒,都含有欺诈的成分;所有的美言,都敷有虚伪的面具。

        读《也说霾》有感:朦胧在表面,中毒至心肺。

        读《口罩》有感:沉默是金。

        读《2016》有感:日月丽乎天,百草丽乎土;坎中寻附丽,自有好兆头。

        读《左右》有感:物质、精神,是双人大锯的两只手柄,哪边力气大,哪边占上风。只可让人左右命运,不可让命运左右人。

        读《晨记》有感:诗的天空,再无阴霾!

        读《金华十首》有感:按顺序,十首诗对应编成十句话,成为一首打油诗:

        青白辟古道,

        伤别义乌桥。

        草枯夏无憾,

        黄花小鹅草。

        竹林七子贤,

        马生学无老。

        诗家寻觅处,

        清士气自高。

        青莲出淤泥,

        宵行耀明朝。

雪鹰诗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