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方酒馆||短篇小说
我的《短篇小说》集
1
七夕,阴雨。
街角旁,老地方酒馆人满为患。
外面的天空灰蒙蒙一片。扯天扯地的牛毛细雨丝毫抵挡不住酒馆内欢声笑语。
老地方酒馆的外面赤橙黄绿青蓝紫,构成一朵朵移动的伞花。伞下的行人偶尔伸出手,偶尔扬起脸,或者干脆就把雨伞折起,或紧或慢,在雨中前行。
更是有几个年轻情侣手牵手肩并肩优哉游哉从酒馆门前走过。
七夕的雨让这些衣着光鲜的人们倍感欣慰。酒馆内外一片喜气洋洋。
酒馆门口,人群中一个娇小的、上身穿蓝底白花唐装,下身着黑色裤子的女人穿梭在客人之间。紧张地忙碌着。
她手拿托盘,里面满是糖果。不说话。只是笑眯眯的给那些来酒馆的“伞花”们分发糖果。
她的身边一位笑眯眯的、微胖的、也穿着蓝色唐装黑色裤子的中年男士。
手举雨伞,为这个娇小的女人遮雨。
不停地和进入酒馆的客人寒暄着。脸上是憨憨的笑。那丝丝的雨滴落在他的微胖的脸上,珠子一般颗颗滑落
酒馆里的人和刚刚来的人,不停地起哄。让男人亲女人一下。女人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但依然写满笑意。男人的嘴就差咧到耳根了。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笨拙地亲了女人一下。
“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喊声中两个年轻的小姑娘和小伙子跑过来,把男人和女人的手放在一起。另一对小青年用线栓了一个苹果。人群中兴奋了。
亲一个亲一个的喊声不绝于耳。掌声,让七夕的雨更加肆虐……呼喊声让酒馆的气氛空前的浓烈。
男人和女人都稍有些腼腆。这么大年龄了,还被这些小年轻调侃,笨手笨脚的一点也放不开。
宾客们哄堂大笑。那笑声中,谁都能听出来那是满满的祝福。
七夕,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个流传千古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每年都被爆炒一番。
七夕,是刘晓曼和高大山梅开二度的大喜日子。也是这么多年来两个人互相帮衬互相陪伴的最好诠释。
2
刘晓曼42岁。初中毕业。来至一个纯朴的小村庄。有过一段简短的婚史。在省城老地方酒馆做店长。
高大山大学毕业。某企业的高层管理者。47岁。有一个读大一的女儿。
刘晓曼和高大山无论从哪方面讲,他们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家庭的几率是很小的。现实是残酷的,他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现实虽然残酷,但有时候多了好事者,或者有人推波助澜。这情情爱爱的事情,看似不合时宜,却也是峰回路转又一村。
看到酒馆内外的那些来宾了吗?那可不是刘晓曼和张大山请来的。
七夕的确是刘晓曼和高大山结婚的日子。可是刘晓曼不想太张扬。
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兄弟姐妹们的日子也不是太好过。更重要的是,熟悉她的人都说这回她可攀了一个高枝。可是别再让人再给甩了。
刘晓曼20岁的时候和一个外村的青年结婚了。
婚后不长时间,她男人去山上摘野果子。不小心就从树上跌落下来。又过一段时间,她婆婆在自家的地里铲地,让锄头把脚砍了。以至于流脓淌水的。
刘晓曼和那男人结婚小半年的时间。男人家里不是这事就是那事。
婆家人就偷偷找了神婆神汉。说刘晓曼是扫帚星,谁家娶她谁家倒霉。最终,刘晓曼的男人要和她离婚。
刘晓曼在那个村子里也待不下去了。就像瘟神一样。大人孩子谁见了她谁都躲开。刘晓曼本来和那个男人还有那么一点感情的。她还真的有点舍不得离婚。
后来她看到无论是自家的男人还是旁人都视自己为不详。她一咬牙一跺脚。离开了家乡。
20多年孤身一人在外。那孤独的滋味谁也没有她更懂。
3
她不想张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年和兄弟姐妹们也少有往来。血管里流着同样血的至亲们,也怕她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不祥。就这样相安无事的,你过你的,她过她的生活。不去打扰,就不会有涟漪。
高大山爱屋及乌,他同意了刘晓曼的要求。并且和刘晓曼商量,在老地方酒馆订了一桌酒席,来的只有双方的父母。没惊动其他人。
然而,像雨点一样,“哗”的一下,来了足有百十号人。
除了高大山的属下,还有更多的是高大山的竞争对手。这完全出乎刘晓曼和高大山的意料之外。
人群里只有一个人一直阴沉着脸。他就是高大山的朋友——张鹏。
现在老地方酒馆里这个场景,可不是张鹏所希望看到的。包括婚礼,包括新娘,包括这些好像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的人群。
张鹏的脸比外面的天空还要阴沉。
那游走在宾客间的刘晓曼,那笑容,那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就像花蝴蝶一般。这蝴蝶他原本中意的呀。
张鹏有点失落。确切的说是伤心。
其实,张鹏很喜欢刘晓曼。从第一次在老地方酒馆见到刘晓曼的那一刻起,刘晓曼的甜甜的笑容就印在了他的心里。
这老地方酒馆,不是很大,坐落在一条二级马路的街角。不起眼,也不惹人注意。但生意却出奇的好。
人来车往的,在这个喧嚣的都市中,看到老地方的牌子就有一种亲近感。
也许是这个牌子勾起人们的某种情愫,也许是服务员刘晓曼那淡淡的微笑让人看了舒服。也许是老板的经营有方。十年的时间,周遭的饭店一个接一个出兑。但是老地方却更加的车流如织。现在买卖不好做,可是谁也搞不懂为什么老地方会如此的兴旺。
酒馆生意好。刘晓曼也是功不可没,她一个人,把这老地方酒馆真的当成了自己的家。老板也不断给她加薪。越发的让刘晓曼很是用心地对待这里。
4
张鹏认识刘晓曼是在5年前。
他在工商局工作,有头有脸的,混得不错。
有位朋友请他帮忙办事。要请他吃饭。也是鬼使神差。人家都已经定了吃饭的地方了。这张鹏有一天从老地方酒馆路过。好家伙,里面吃饭的人熙熙攘攘的。张鹏对这样的地方很是不屑一顾的。请他吃饭得在高档的大酒店。
老地方酒馆的热闹一下子就印在张鹏的脑子里了。他就改了主意,说要请找他办事的人吃饭。在全市最好的一家旺店。
张鹏这人骨子里有一种傲气。莫名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同时交际广,凭借自己俊朗的外表和口吐莲花的说话技巧。很是有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架势。在圈内混的风生水起。
他很圆滑而又深藏不露,还有很好的学识。还很有女人缘。也很讨女人的喜欢。他的周围总是裙带飘飘,佳人林立。张哥张哥地叫着。他滋润着呢。
就这样张鹏认识了老地方酒馆的服务员刘晓曼。
男人么,看见一朵花都要瞟一眼,何况刘晓曼长得也不俗。张鹏更是多看了几眼。
张鹏认识刘晓曼那一年他43岁,刘晓曼38岁。
一看见刘晓曼张鹏就知道他自己完了。
张鹏哪点都好,不缺吃,不少穿,宝贝儿子也懂事学习也好。唯一让他心里不满的就是他的媳妇。
他媳妇和刘晓曼同岁。可是自从有了儿子,媳妇就胡吃海喝。不加节制。这么多年来,别的本事没长,长了一身肥肉。原本漂亮的一个小娘子。现在成了老娘了。一点形都没有。油腻大妈一个。张鹏是看见就烦。看见就气。
这和媳妇同龄的刘晓曼一出现,李鹏就被吸引了。
这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唯一。见到自己喜欢的人,无论男人女人都会动心。只是过了那青葱岁月,一些情感被年龄和阅历所隐藏。
5
李鹏开始频频光顾老地方。不但自己来,还带自己的最好的哥们——高大山 一起来。这是为了挡媳妇的眼线啊。媳妇问起来。高大山可是证明人呢。
来的次数多了,刘晓曼在李鹏和高大山每次来的时候,就多给他们加一个菜。
慢慢熟络了,会搭个话。刘晓曼那热情劲,不吃不喝也饱了。那淡淡的笑容有种家的感觉。
张鹏只是略施小计就得到了刘晓曼的电话号码。时不时的会给刘晓曼打个电话,没什么正事,无非是闲扯。打发寂寞时光。
刘晓曼不卑不亢,有来有往。
张鹏和高大山成了老地方的常客。
刘晓曼和他们成为了朋友。那种泛泛的却有点又不一般的朋友。
张鹏凭借嘴尖牙利,慢慢的博得了刘晓曼的好感。
婚姻的不幸,让至今还孑然一身的刘晓曼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她说不上喜欢李鹏,但是,在这个大城市中,有一个陪自己聊聊天也是一种小确幸。
刘晓曼的过往让她对自己什么都不敢奢望。
那个扫帚星的论断就像影子一样,伴随她这么多年。她自己也觉得那是一种荒谬的论断。但是她钻牛角尖。那三个字成为她心中的一个梦靥。
刘晓曼也看出来,张鹏对她好。但是她也只是把张鹏当做一个朋友,仅此而已。
高大山始终就是那种憨憨的样子。每次都是笑眯眯的。也不怎么爱说话。每次来,都是张鹏高谈阔论。高大山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刘晓曼总是觉得,这高大山尽管笑眯眯的。可那眼睛里却写满心事。
对待高大山,刘晓曼似乎更体贴更热情一点。刘晓曼能感觉到高大山很实在。
从平时他们的聊天中就能听出来。至少比张鹏实在!在刘晓曼的眼里,李鹏有点高深莫测。就如一潭水,深不见底。
随时间而来的,不一定就是了解。朋友也是如此。有时候会越熟悉越陌生,生活中会有很多熟悉的陌生人存在每个人的世界里。
时间越长,刘晓曼就觉得张鹏就像一团雾,让她看不清楚。那种欲擒故纵的方式让刘晓曼很是不舒服。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也让刘晓曼不舒服。弄得好像刘晓曼图点什么似的。
6
后来张鹏和高大山再光临老地方酒馆的时候。刘晓曼就故意避开。不和张鹏再说些什么。
不否认张鹏是那种让女人痴迷的男人。可是有了家室的男人。无论怎样,你得收敛一点。刘晓曼就是在张鹏说他媳妇像一头猪这句话后。觉得张鹏这人可恶。
张鹏依然故我。可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旦缺少了真诚,有些东西就会变味。
张鹏俊朗的外表下,刘晓曼看得出他有一些虚弱的东西。他自己不敢面对,也不让别人去面对。他也只是活在自己的虚张声势中。
别试图去了解一个男人,尤其是一个外表俊朗的男人。鲜花铺就的,不一定是浪漫,也可能是荆棘。有些人的世界,注定是永远都是云里雾里。
自认识高大山半年后,刘晓曼就知道他妻子喜欢吃糖醋鱼。每次张鹏和高大山光顾老地方。高大山都要点一道菜——糖醋鱼。每次高大山只是吃一点。然后会打包带回家。说给媳妇吃。
刘晓曼很羡慕高大山的媳妇。男人在外面还想着媳妇。还想着媳妇爱吃糖醋鱼。还会把媳妇爱吃的带回家。这媳妇得多美啊。
所以每次只要高大山点糖醋鱼这道菜。刘晓曼就告诉后厨,加量。额外的部分她出钱。但是她从来不告诉高大山给他加了量。
刘晓曼还记得有一次高大山点了这个糖醋鱼。没动一口却泪流满面。张鹏在一旁调侃高大山,说想媳妇也不能这样啊。吃个饭还哭个稀里哗啦。真丢份。
把媳妇说成猪的人,还讽刺把媳妇当成宝的人。刘晓曼就更加不愿理打理张鹏。
时间一长,张鹏觉得这刘晓曼不好惹。尽管他用尽了自己的办法想和刘晓曼发生点什么。
可是刘晓曼轻松加愉快地把他应付过去了。再加上张鹏的媳妇发现了张鹏和其他女人的微信聊天记录。闹得不亦乐乎。
慢慢的,张鹏消失了。他不怎么来老地方酒馆了。
只是偶尔给刘晓曼发个信息。也是不咸不淡的话。偶尔也发个荤段子。刘晓曼看见张鹏的信息,忙着忙着就忘记回了。索性,也就不回复他的信息。
7
刘晓曼是老地方的老服务员了,十年没有挪地方。这十年,客人像家乡的庄稼一样,一茬又一茬。所以,张鹏的消失,也没让刘晓曼咋样。老主顾说不来就不来的情况,也不少。不来就不来。
高大山还是那样,尽管张鹏不来了。他却是常来。自己来。而且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从不和刘晓曼有过多的交流。
刘晓曼也基本知道了高大山的秉性。来了不管张大山要不要糖醋鱼,她都给上一盘。而且是加量的。刘晓曼甚至都想象着高大山的媳妇吃着自己喜欢的糖醋鱼的时候的开心的样子。
时间长了,高大山和刘晓曼达成了某种默契一般。只要高大山一出现在老地方酒馆的门口。只要刘晓曼看见了。后厨就开始做高大山媳妇喜欢吃的糖醋鱼。
高大山总是老样子。脸上笑眯眯的神情。然后他坐在角落里。等待着刘晓曼给他上糖醋鱼。
他从刘晓曼的身上似乎看到了媳妇的某些影子。他喜欢坐在老地方酒馆最里面的桌子前,坐在那里看刘晓曼忙叨叨的样子。他媳妇也总是忙叨叨的。
随时间而消逝的,是一种物是人非。张鹏彻底消失了。
消失前给刘晓曼发了信息。居然说都是刘晓曼的错。他媳妇才跟他吵。让刘晓曼别打扰他了。刘晓曼笑着就把张鹏拉黑了。这都哪跟哪啊?这男人怎么会这样呢?
后来张鹏和高大山一起来过一次。张鹏挺不好意思地跟刘晓曼说,那信息是他媳妇在身边。他才那样说的。让她别介意。还埋怨刘晓曼不讲究,把他拉黑了。
刘晓曼只是笑。不说话。
当刘晓曼第100次把糖醋鱼放在高大山的面前的时候。高大山把糖醋鱼打包。拉起刘晓曼的手就往外走。驱车直奔他的家。刘晓曼都懵了!一路上一直嚷嚷着,酒馆里还有很多事情呢。酒馆里还有很多事情呢。高大山不管这些。很快就到了高大山的家。
8
高大山的女儿接待了刘晓曼。
刘晓曼这才知道。原来高大山第一次和张鹏去老地方酒馆的时候,媳妇刚刚去世不久。
是乳腺癌夺去了那个美滋滋的女人的生命。
刘晓曼看着高大山女儿的相册。她妈妈的每张照片都是笑眯眯的。那是个甜美的女人。
高大山的女儿告诉刘晓曼。她早就认识她了。因为父亲隔些日子就拿糖醋鱼回家。那是她妈妈的最爱,也是她的最爱。每次都听爸爸告诉她,说老地方酒馆的服务员刘晓曼又给加量了。
高大山的女儿还不止一次地去老地方酒馆。观察刘晓曼。整整5年。第一百糖醋鱼就是高大山和刘晓曼相识整整5年的时间。
高大山把自己要娶刘晓曼的消息告诉了张鹏。
张鹏有点气急败坏,心里酸了吧唧的。虽然他和高大山是哥们。但他有点不开心。
很低调的婚礼,因为张鹏的一个“不小心”走漏了消息。
互联网的力量是伟大的。
张鹏的本意是想给高大山一点难堪,但结果却是相反的。
看着老地方酒馆里的喜气洋洋的人群。张鹏的脸越发地阴成了黑锅底。
![](https://img.haomeiwen.com/i2231081/43326e5b01e51a9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