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第二次咨询复盘||人际关系
事件:第二次咨询,来访是一名30左右的北漂年轻人。在咨询开始之前,我同他进行了简单的沟通,他说自己对他人没耐心,烦躁。这种情绪影响了他的事业,也影响了自己的亲密关系。
准备:有了基本信息,我便开始准备此次咨询的内容。虽然不像第一次咨询那样紧张,但依然做了很多准备。我准备使用CBT技术构建咨询框架,完成这次咨询。
1.收集具体信息 15分钟
让问题具象化,找出他的错误的自动观念。
我预设:他会觉得人际关系不好,会导致自己的事业不前进/人际关系不好,会导致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好,会让自己情绪不好,进而影响自己工作水准、生活幸福度/这种灾难性认知,会导致自己焦虑,进而否定自己,影响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效率/人际关心不好,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行。
2.咨询阶段 35分钟
-形成错误认知的循环三角,找出突破口。 35分钟
我预设:他觉得人际关心不好,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行。 这样,便可以从增强自信心的角度入手。
-对于能力不行这个观点,进行支撑性论证,进行反驳性论证。
我预设:通过实践证明,支撑性观点少,斑驳性观点比较多,这样,会推翻“我不行”的认知。使得这个自动观念消解,让来访者的焦虑降低。
-观念的问题解决了,再说情绪上的问题,提醒他使用腹式呼吸和冥想的方法不仅可以缓解情绪上的问题,也可以改善肢体上的不适。
3.收尾阶段 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三栏表记录情绪、事件、想法/需要。
-做好自己情绪的觉察,便于未来自我梳理。
-总结,并要求来访表达自己的感受。
经过:我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得够充分了,但现场还是出了一点小状况。当我反复要求来访回想他的感受和情绪,寻找他的自动观念时,来访变得有一些急躁,并之言自己开始没耐心、烦躁了。但对于我来说,如果找不到他的的自动观念,这场咨询如何进行下去。几秒的思索,我决定暂时找一个先咨询,然后随着咨询深入再看看。于是,根据他的描述我很快和他确认了他的自动观念“我不耐烦,我的人际关系不好”。
于是我帮他建立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认知三角,观念:“我不耐烦,我的人际关系不好”。并且对这个认识带来的情绪打分,来访打分8分。这个自动思维不算错,但不一定能在反驳技术以后很好地降低来访的分数,这是我当时的第一感受。
果然,在后面的分析中,来访急躁的情绪得到了很大缓解,因为他感觉自己被带入进来了。
支持的方面,他说了2条,1.情绪会影响人际关系,进而再次影响情绪;2.情绪会让人觉得自己不稳重,影响事业 。 反驳的方面他同样说了两条,但拓展了很多。1.自信心不足,气场不够;2.在同事面前是觉得浪费时间,在领导面前是觉得没信心。
我引导他,这种情绪会带来怎样的肢体反应?他否定,说自己完全没有。我感觉他对自己情绪多过度敏感,而对身体的关注却不足。
我想,这是一个很清醒的来访者,他能觉察到自己问题,我就应该少在探索上花时间,应该在互动上,引导上,促使其领悟上花时间,当然这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
我马上问他,你都已经看到自己的问题了,你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吗?你不觉得自己的速度太快了,你得慢下来了,关心一下自己了?再聪明的人也会有天花板,过多苛求自己,有这个意义吗?
来访很聪明,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他领悟到了他需要的。
他显然有点感动,说,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人和我说这些,我得好好思考一下您说的。
我让他再次打分,对于这个自动思维“情绪会影响到人际关系”,他依然打了8分。但我没有纠结在此,我说,虽然我们对于这个认识的焦虑没有降下来,但我们也探索了一点别的东西,情绪得以放松,我们今天也有今天的收获。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总结的时间,我让他说说今天咨询的感受,并给他布置了课后作业,三栏表。最后,让他重复了今天的作业,告诉他这个很重要,用这个工具可以自己梳理自己的情绪和思维的关系。
督导建议:督导是一个有经验的咨询师,她先肯定了我的控场能力,然后她建议我其中来访提出在学校的时候就比较不愿意和同学往来,可以作为一个切口深入挖掘。
但我有不同看法,时间很短,我只能从他最为关心的人际关系入手,舒缓他的情绪,让他认识到自动思维的不合理处,激发来访自己的领悟 。因为他是一个高学历、高度自律的男孩,他有这个能力。
个人感想:充分认识到,咨询其实是一场两个人共同的舞蹈,一场成功的咨询,不是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咨询师带领来访体验了不同的感受,认识到自己也懂得却忽略了的问题。成功的咨询,相互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