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让我们更好的成为自己
很多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观念上有矛盾,要么是妈妈教育孩子,爸爸护着孩子;要么是爸爸教育孩子,妈妈护着孩子;亦或者是当孩子反抗以后,爸爸妈妈重新合作。
很多家庭都在重复着这样的相处模式,直到有一天孩子离家出走,或者是发现了孩子想要自杀的念头,父母就开始慌了,开始给孩子寻找心理治疗师。
可是治疗一段时间,没有任何进展,孩子更反抗,于是又开始给孩子找下一个心理治疗师。
父母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只要解决了孩子的问题,生活又会重新恢复平静。这种治疗模式,就是我们熟悉的个人治疗模式。
可是《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告诉我们一个全新的治疗模式,即家庭治疗模式。
本书作者卡尔·惠特克是医学博士,在家庭治疗中享有盛名;学生奥古斯都·纳皮尔是心理学博士。
本书讲述了两位家庭治疗师,给一个家庭治疗的具体过程,当然作者指出,书中的案例是以一个家庭治疗为主,但是治疗过程中,也融合了对其他家庭的治疗方式。读者看了犹如身临其境,沉浸在作者几次的治疗过程中,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治疗的启蒙书籍。
一、发生了什么。
布莱斯一家5口人,大卫是律师,每天忙于工作;卡罗琳是家庭主妇,照顾着三个孩子的日常起居;克劳迪娅16岁,经常和母亲吵架,丹11岁,说话有点尖刻,有些骄纵傲慢;劳拉6岁,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
这一家人开始相处都非常和谐愉快,直到有一天,克劳迪娅和妈妈卡罗琳开始吵架。随着争吵次数的日益频繁,母女两人的关系也日益恶化。克劳迪娅开始离家出走,之后父母发现了克劳迪娅有自杀倾向,父母开始担心起来。
于是给克劳迪娅寻找心理治疗师治疗,可是没有任何进展。直到布莱斯一家找到了卡尔·惠特克,在治疗师奥古斯都·纳皮尔的协助下,开始了家庭治疗。
起初布莱斯一家认为,克劳迪娅是病人,只需要给她治疗就好。可是在家庭治疗中,没有谁是病人,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参与进来,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而解决它。
二、家庭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解决问题时,不再是通过对个人治疗的深入分析,解决某个人的问题,而是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进来,共同接受心理治疗。
在家庭治疗中,家庭治疗师必须放下对错的概念,他们需要认同每一个人的观点,在复杂的关系和冲突中展开沟通,避免偏向或疏远任何一方。
家庭治疗师会从外部视角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比如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传统心理治疗师会问:“你为什么生气呢?”他们关注的是这个人的内心状态。
而同样的情况,家庭治疗师会问:“你生气的时候,你的爸爸会做什么?你的妈妈会做什么?你身边的朋友又会做什么?你希望谁能够注意到你在生气了?”
家庭治疗师把生气视为一个信号,观察他之后引发的连锁反应。
有些情况下,家庭治疗师并不解决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并不是问题,而是他人看问题的方式,才构成了真正的问题。
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就会认为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学,以后没有前途,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结果给孩子造成了很大压力,甚至引发了孩子厌学抑郁的情绪。
又比如,年轻人回家过年,就经常被身边的亲戚朋友问:“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什么时候要二胎?”
这些其实本身并不是问题,需要的是,改变他人对这些问题的看待方式和态度。
三、解决之道。
在两位家庭治疗师和布莱斯一家的多次治疗中,克劳迪娅和丹依次成为了家庭的替罪羊,有些吵架甚至莫名其妙,治疗师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是布莱斯夫妻的婚姻遇到了问题。布莱斯夫妻不敢直接面对对方,只能借由和孩子们吵架,发泄对对方的不满。
治疗师给布莱斯夫妻的一条建议是,不要相互指责,不要以为问题都出现在对方身上,自己不快乐完全是因为对方。在交谈中,试着用“我觉得”来代替“你是”,多表达自己的感受。
卡罗琳很想能得到大卫的关心和爱,大卫觉得自己很关心卡罗琳,没有发觉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卡罗琳有时候太依赖自己了。
治疗师给卡罗琳的一条建议是要开始独立,不要凡事都依赖大卫,卡罗琳照做了。
比如,以往情况下,都是卡罗琳要求大卫早点上床睡觉,可是大卫会故意拖延时间。
卡罗琳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不等大卫上床,克服害怕心理,就独自一人睡觉。结果当大卫发现卡罗琳已经睡觉了,就非常生气,又把卡罗琳叫醒,发了一顿脾气。
又比如,卡罗琳很喜欢参加聚会,可是大卫不喜欢。
有一次,卡罗琳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大卫一起回家,而是留在了聚会上,比平时晚了两小时到家,大卫表达了对卡罗琳的不满。
慢慢的卡罗琳逐渐习惯了拥有自我、独立生活的快乐,并且开始重新找工作。
其实布莱斯夫妻的婚姻问题,和他们各自的原生家庭也有关系。大卫之所以一直热衷于工作,是想得到他父亲的认可,卡罗琳从小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想要得到关心和爱。
家庭治疗就是这么神奇,不是解决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要求一家人都参与进来,找到最根本的问题。根本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自然而然会得到解决。
在家庭治疗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思想。我们在和他人沟通时,要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接纳现实,勇敢面对挑战。
最后以书中卡尔·惠特克的一句话结尾:“现在,世界上唯一需要对之忠实的人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