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们爱写日记

笑对人际无语

2017-08-05  本文已影响35人  低语情长

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误会,然而误会的背后也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有时候明知可能是误会,却仍然走向误会。


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晴

每个周末都是我补充能量的时候,偶尔我可以找到相对独立的时间空间,来做自己很喜欢的事,也是可以给自己充电的事——为自己的阅读电台录制音频。

考虑到工作日不一定有时间更新电台,而我要为那些订阅我电台的粉丝负责,保持每日一更新的节奏,一般情况下,我会一下子录制整一周的音频,并按照顺序定时每日一发布。

我一共有两个阅读电台:一个主题是写作,一个主题是抑郁症。

我可以很大方的在家人面前录制写作的音频,却没有那么自然在家人面前录制抑郁症的音频,怕家人不理解、怕她们担心。

但我自己知道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有些粉丝评论、点赞的支持,我知道这种很多人谈之色变的话题,其实需求量是很大的。君不见多少人走在路上面容平静,内心却有多少难以言说的心事;人们往往戴着笑容的面具,背后却是另一幅表情,又有几人知?

凡尘俗世,真正对世界、对人类有价值的事情其实并不多,当偶然发现那么一点痕迹,就值得坚持下去,或许这也是一种使命吧。

我在北京,认识不少人,他们最后都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有些还从事了相关的职业,希望可以把自己所学帮助别人。

我想起前阵子的一个整合心理咨询技术的体验式培训活动,里面有很多已经拿到证书的人,但我清楚的观察到他们自身还存在着很多没有解决的伤痛,如果他们持证后就自认为可以帮助别人了,却很有可能走上对来访者二次伤害甚至自己问题也更加严重的路。

我始终没有考虑考取心理咨询师,也在纠结后放弃了师从国内最优秀九型人格导师的机会,原因并不是我不感兴趣,我是担心自己在自我认知的路上走火入魔。

很多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懂得了道理,不代表就能自己做到。就像很多教练培养了不少优秀运动员,自己却不能成为优秀运动员;就像很多创业失败的人,却在教别人如何创业的路上找到了成功的感觉。

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误会,然而误会的背后也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有时候明知可能是误会,却仍然走向误会。

微信上忽然收到一个老朋友的信息,说了自己新的深圳手机号码。

而在我的记忆里,这个老朋友是在郑州当医生的。

于是我打开他的朋友圈,看到了他最新的朋友圈内容,分享的是深圳儿童医院的信息。

我好开心,原来他工作调到这边了。

我兴奋的把消息分享给妻子,并毫不迟疑的拨打他的新电话。

接通后,我说了我的名字,但他似乎没有听清,于是我又说了一遍。

他说,他在接诊,稍晚给我回过去。

我说,好,你先忙。

挂掉电话后,我又开始翻看他的朋友圈。

这一看不要紧,我发现他半年前就已经到深圳了。

这让我很震惊,第一反应顿悟了,原来我以为我们是老朋友,只是我单方面的想法。

也许,我们可能只是曾经相识,而并不是我所以为的“朋友”关系。

我想到了另一个也是当年在北京、近几年都在深圳的“老朋友”,却只在刚来的时候一起吃了一顿饭,后面再没有联系了,甚至彼此结婚、生子都没有再联系。

我想到了我当年落魄在郑州的时候,这个当医生的“老朋友”也并没有什么联系。

在我回忆过去的时候,他回电了,在第二次的时候,妻子问我为什么不接,我说不想接。

即使后面他一共打了三次,我却始终没再接听。

我深知我们这一性格类型的人,其实心很细,他不可能不知道我是谁——即使电话里没有听清,只要他通过微信添加下我的手机号,便可以知道我是谁。

他并没有在微信上与我联系。

我知道有可能他没有想到我所想到的这些,但我也没在微信上与他联系。

其实我知道,也许我的多想可能也不算多想,毕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

这一件小事,却让我对自己在北京的那几年产生怀疑,我所谓的生活圈、朋友圈真的存在过吗?

一转眼,四年都过去了!

我曾说,我喜欢深圳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里像是南方的北京。

现在,我彷徨了。

北京,我还有必要回去吗?

我有了更多的理由去考虑其他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