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朋友?是沟通技巧问题还是“城市怒容”害了你?
文/豆儿小姐姐
记得上学时候,同学评价我时经常用俩词:冷艳,豪爽!说我上课的时候抱着书就来了,目视前方直奔座位上完课拿着书本就走,根本不给别人搭讪的机会。不熟悉的人看我都不敢跟我搭话,怕吃闭门羹,觉得惹不起。哪儿知道熟悉之后,一副男孩子的豪爽气概,完全被我不近人情的外表给糊弄住了。
他们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每天一副不近人情的样子,他们说了之后我自己再仔细琢磨发现还真是有点那个意思。虽然不是故意的,但确实是因为没有发现什么能引起我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才更任由自己我行我素。
毕业之后,结婚以后,工作以后,有了孩子以后,感觉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了,每天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时间就那么多,要不想顾此失彼做事情,处理人际关系就必须得有选择,没办法,不然生活就得被乱七八糟的事情裹挟着,寸步难行了。在我的概念里,这些事就像吃饭喝水一样顺理成章,没想过对不对,没想过为什么。
今天看《像间谍一样观察》这本书,我突然发现自己随性的生活,原来还有理论依据。认识我的人,跟我关系不错的说我活的佛系活的很本我,随性自在。今天看书里介绍“城市怒容”这个词汇,我才发现自己是从另一个角度践行了“城市怒容”的好。
书里讲了一个女生说她在大学期间遭遇交友困局,大家经常说她外表冷漠、孤傲、不易接近,不过一旦和她相识,他们会很容易和她打成一片。这个描述跟我上学时候的境遇简直是一样一样的。不同的是她从小在一个危机四伏的社区长大,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学会了摆出强硬姿态。
如果要改善交友情况,她不需要提高沟通技巧,只要改变自己的待人方式就可以做到。经过刻意调整,释放出更多友好信号而不是敌意信号,她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就不会有太大困难。
“城市怒容”释放了一种明确的非语言信号,将对方视为敌人而非朋友。它是在警告对方远离:别烦我。
书里的女生跟我有相似的部分,同学对她的评价几乎跟我上学时同学对我的评价相一致;也有不同的部分,她渴望简友,我却没有这个需求。在大城市里,尤其事务纷繁复杂的今天,平静生活无异于一种奢望,“城市怒容”反而帮了我的忙。
侵害者不太可能针对满脸“城市怒容”的人,所以拥有“城市怒容”成了是非之地的生存法宝。
生活中有人似乎具备某种“技巧”,可以吸引别人,确立良好印象,让别人喜欢上自己,也有些人无论怎么成功都无法复制这种“魅力”?是自己沟通能力有问题,还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释放了敌意信号?这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针对性解决。
希望朋友遍天下的人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生活的人也充分利用好这些技巧,过自己喜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