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选读书(6.10~7.9)

惠子读《埃及四千年》有感

2019-07-11  本文已影响0人  Cissyhuizi

我从很小的时候受爸爸的影响很喜欢考古文明尤其对古埃及文化感兴趣。在众多关于古埃及的书籍中,由英国约克大学考古学系教授乔安·弗莱彻 (Joann Fletcher)所著的《埃及四千年》可谓一部佳作。本书是乔安•弗莱切的代表作,作为英国BBC该书电视台相关古埃及解读的系列节目的原著,因此具有BBC纪录片式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全书以古埃及4000多年一代代的王朝为阶段,按时间推行的王朝兴衰为轴线来讲述不同王朝的情况,根据考古实物,如壁画、神庙、金字塔等,以及各类出土的文献来还原每代帝王的生活和王朝的发展,同时会记录当时民众的世俗生活。作者不仅以整体历史的进程梳理,而且通过金字塔、雕像、神庙、木乃伊等实物细节显示埃及的神秘。1987年,在锡拉孔波利斯城镇,发现蝎子雕刻,象征着土地的丰盛收获。而后,发现阿比多斯墓地,不仅是蝎子王的陵墓,还有两个王朝统治者伊里奥和卡。古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书中也有详细的描述,胡夫的尸体制作成了木乃伊,工序精良。胡夫象征着地上人间的太阳神。埃及人相信死后灵魂会复活,所以发明了防腐术和木乃伊。每个朝代的法老都会精心修建陵墓和打造神庙,挑选雕像,不仅是人物还有猫科动物等。塞索斯特里斯的金字塔,到处装点着石刻场景,描绘着埃及人与亚洲的巴勒斯坦人之间的战役。阿蒙霍特普二世对卡纳克神庙图像的选择出乎意外,以古代先王萨胡拉在阿布希尔太阳神庙的石刻,卡纳克新建的银板的执政三十周年庆敬拜堂,装饰自己的图像,展示着对太阳崇拜的主题。萨胡拉的宫殿中,有猫科动物神灵的保护,狮子头造型出现在他的灵魂仪式上。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姆忒的宠儿”,在她的神庙中的雕像体现猫科动物,包括斯芬克司像。防腐术也不仅用于人类,还使用在大规模的动物遗体,赛伊斯王朝出现动物木乃伊。埃及人认为动物种群与神关联,得到神化,向神献礼。

惠子读《埃及四千年》有感

提到埃及,大家一下就会想到它的母亲河是尼罗河,文明也是由此开始。水位的起落决定了四季节律,淤泥与沙漠的反差将土地分为了两个部分,红与黑的隐喻也贯穿整个文化。死与生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如是观之,对永生的执念也就顺理成章了。今人或以为,死后作为木乃伊保存下来称不上是件愉悦的事,难免被匪盗觊觎或被参观评论,可跟更早之前埃及的某些地方的风俗比起来,木乃伊是小巫见大巫。彼时,他们会将死者葬在家中或不远处,墓中随葬有限,因为死者仍将参与到家人的生活,与他们“分享”一切物品。而繁复制作、加上黄金行头的木乃伊,可待重生,还加上了双保险:万一木乃伊被损毁,还有模仿人物原型的雕像,可充当“灵魂的居所”。所以,那些雕像是供奉给死者,而非展示给活人的,匠心之精,不可欺瞒,等待的是神的检视。

在埃及文明的鼎盛时期,我们能从他们被发掘的物质文明上发现线索。虽然当时他们已经在使用文字,但我没有发现有什么伟大的著作存世。而精神文明标志性的著作在作为一个文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它能使一个文明更有核心凝聚力,不至于轻易被其他文明替代。而且更容易从思想上征服外来的文明。这正是为什么中华文明历经磨难依然熠熠生辉的原因。因此我为埃及文明曾经有如此辉煌的成就而赞叹,同时为他们被其他文明所替代而惋惜。

如果有跟我一样喜欢古老文明的同胞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