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专栏整理

知识究竟是什么?11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11人  CSir205

1.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定义一下“知识”这个概念: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我的想法

也就是说,所谓的知识,最终只不过是一些信息,然而,它们也不是任何信息,而是①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②更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2.他们在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只考虑有用没用,却忽略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维度:他们不考虑短期长期……

短期有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有用,短期没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没用……

绝大多数人在判断知识有用与否(或者换个说法:“是不是干货”)的时候,希望那信息马上有用,立竿见影,希望知道个什么新东西的时候,瞬间就能脱胎换骨。于是,他们相当于主动剔除了很多短期看起来没用但长期绝对有用的知识。

绝大多数人在判断知识有用与否(或者换个说法:“是不是干货”)的时候,希望那信息马上有用,立竿见影,希望知道个什么新东西的时候,瞬间就能脱胎换骨。于是,他们相当于主动剔除了很多短期看起来没用但长期绝对有用的知识我的想法。二三十年过去,到了四十多岁,被动地意识到灾难性的结果,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当初错在哪里,能表达出来的只有含混的措辞,即,“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儿” —— 若是他们真的能想明白、说清楚自己当初怎么不懂事儿,做错了哪些决定,最终,又有什么样的方法能让自己的孩子避免自己的“报应”,他们就不会那么绝望的。可事实上,并没有,他们很可能至死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儿 —— 虽然简单得要死。

从“大多数人从不认真考虑长期”这个事实的角度出发,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绝大多数牛人都一样,不怎么在意绝大多数“新闻” —— 因为那些一地鸡毛的琐事,实际上对自己不仅没用,长期来看,依然没用,并且,实际上一点都不稀奇。但在特定的领域里,他们却火眼金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起码比别人知道得更多)。沃伦·巴菲特说自己“从来都不看新闻”,大抵上指的是他从来不看小事件,至于与他的人生选择相关的大事件,他能了解到比任何人都先知道的地步 —— 于是,也用不着看别人发出来的“新闻”了。

3.即便是满足那两个条件(有用、长期)之后,可以称之为知识的信息,也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价值。我有个专门杜撰的概念来区分他们:有繁衍能力的知识

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显然更高级,更有价值。我的想法

逻辑学,显然就属于这一类。它可以用来判断某个知识是否站得住脚,他也可以用来预知一些结论。概率论也是这一类,它与逻辑学结合在一起,就能做出相对更为接近事实的预测。英语更是这一类,掌握它显然(即便是听说读写中只掌握了阅读这一项也都可以)能让你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你再想想看,编程是不是也属于这一类?最终,这类知识也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通识” —— 即,哪儿哪儿都用得上的知识。

4.碎片化

碎片化的信息,无法直接构成知识。这像什么呢?这就好像, 虽然房子确实是由砖头构成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摞在那里,我们完全不可能称之为房子 。知识是有体系的,正如房子是有构架的一样。碎片化信息,顶多是一块块的砖头而已,要让它们成为房子的一部分,除了构架之外,还需要很多其他东西,比如水泥,比如钢筋……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至于碎片化什么的,跟知识完全没关系

5.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融会贯通我”。那,融会贯通究竟是什么呢?本质上来看,所谓的融会贯通,其实无非就是两个原本貌似不可能产生联系的节点之间产生了“意外的联系”,而后竟然发现那个联系足够重要,足够有用,甚至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

那融会贯通的前提是什么呢?很简单呀,可产生联系的节点数量足够多。只有两三个节点时,没有什么连接可能是意外的。两个节点之间能有一处连接;三个节点之间能有三个连接,四个节点之间能有六个连接,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可能产生的连接数量变得越来越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