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 楚归晋知罃(二)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8e40a90fdb4ac3c5.jpg)
昨天我们讲到,晋楚邲之战中,由于晋军内部在战略上的分歧,导致晋国大将知罃意外被俘。
这对荀氏家族,乃至整个晋国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一个在荀氏家族被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高级人才,就这样以战俘的身份埋没在楚国九年的时间。
皇天不负有心人,随着楚庄王的离世,楚国陷入内乱,而此时已经手握重权的荀首,终于可以动用国家的力量来换回他的儿子了。
我们开始学习原文: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前面我们讲过,荀首得知儿子被捉,危难时刻就地反击,活捉了楚庄王的弟弟谷臣,射杀了楚国大夫连尹襄老。
所以,知罃在楚国做战俘,公子谷臣同样也在晋国做战俘,且连尹襄老的尸体也被晋国收了去,没有还给楚国。
后来,晋国决定将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还给楚国,以此换回知罃。
当时,晋国已基本上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昔日倒戈的小弟们又纷纷来投靠,且知罃的父亲已经晋升为晋国内阁的二把手,地位很高。所以,楚国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楚共王九岁即位,送知罃时年仅十二岁,虽说父亲楚庄王给他留下了一个强盛的楚国 ,然而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如何能掌控风云诡谲的政治局面。
楚庄王刚刚去世三年,楚国便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看着知罃这位晋国中军佐的爱子,楚国王内心满是忐忑,眼下,楚国内部权臣相斗,对外霸权不再。
此次,虽然说名义上是互换战俘,然而用一个无足轻重楚国公子和一具尸体去换中军佐的爱子,怎么看,都是晋国占了便宜。
但是,为了和晋国缓和关系,却又不得不换。
知罃即将回国,楚共王亲自去送行。楚国希望,这种高规格的礼待能够化解一些知罃内心的不满。
然而,现在的局势是楚弱晋强,他手中没有太多的筹码。
所以,楚共王还是更希望从知罃身上下功夫,想让他露出破绽,能让他在口头上对楚国做出一些承诺,为楚国争取更大的空间。
于是,楚共王问了知罃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楚共王说:“您恐怕怨恨我吧!”
这个楚共王别看年纪小,却很有谋略,这第一个问题的点就很准,且具有诱惑性。
按照常理,像知罃这样一位非常有潜力的将才,一颗即将冉冉升起的新星,就在即将飞黄腾达之时,却意外地被俘,换做是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而知罃就在这本应建功立业、大展宏图的十年,却成了阶下囚,困在枷锁之中,备受凌辱。
换做一般人,这十年也许会意志消沉地颓废下去,面对楚国王的问话,或许会将这近十年的委屈、愤懑,一股脑地宣泄出来,不吐不快吧。
然,知罃并没有因这些年的境遇和遭受的屈辱而失去其人间清醒,他保持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应有素质。
面对楚共王似有些挑衅又刁难的问话,他处变不惊,冷静应对。
知罃的回答铿锵有力,他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
从最开始,知罃就抛出了个人立场,他说,自己被俘,皆因两国交战,自己能力不行,谁也不怨。
或许是因为知罃提到了“君之惠”,楚共王又问了第二个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43126d083c30a2f3.jpg)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楚王又说:“那么感激我吗?”
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知罃的回答勉强符合楚共王的心意,那么,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完全出乎楚国王的意料。
知罃依旧没有站在个人立场去回答,如果那样的话,他确实应该感谢楚国王放自己回国。
但是,知罃的格局很大,他站在政治角度认为,自己不过是个普通的战俘,能够被释放回国,是因为两国交好,互换战俘,所以他没有什么可感激的人。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知罃的风骨渐渐跃然纸上。
楚共王接着又问了第三个问题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
楚共王看到他出的两个难题,都被知罃轻松化解。所以,他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抛出第三个问题。
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
言外之意,您在我这这么久了,我待你也不薄,怎么着你也给我留点面子吧。
楚共王见前两个问题并没有激起半点水花,于是开始打感情牌,搞起了“道德绑架”。
而这一问,问出了当年楚成王见重耳时同样的问题。
四十多年前,一代霸主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的时候,他一路颠沛流离,流亡到了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将来必大有作为,就用最高规格接待了他,宴会上,对重耳殷勤备至,并赠送重耳大量的礼物。
酒过三巡,楚成王问了重耳一个问题,你若是回到晋国,何以报我?
当时的重耳只不过是一个流亡公子,身无余物,前途未卜。所以,只好回答说,美女和珍宝,您应有尽有,我又有什么来报答您的呢?
但在临行前,面对楚成王的追问,重耳无奈地做了承诺:“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的话,我愿与贵国交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而后来,晋楚交战,晋文公也确实兑现了他的诺言。
晋文公之所以可以承诺,是因为他是奔着回去可以做国君的,且是受了楚成王的恩惠。
但是,反观现在这个情况,知罃是个没有地位的战俘,他拿什么来承诺,他又有什么资格来代替晋国做承诺。
那么,面对楚共王打出的感情牌,知罃又会如何回答楚共王呢?
明天继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59062356aa8f78f5.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