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新店如何确定经营方向的思考

2020-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海生国学智慧

扩张准备:看外部,定模式,定业态!

假设你已经有了扩张能力,那接下来就来看看,具体怎么扩张呢?

很多人觉得,这还不简单吗?

从0到1很难,因为从0开始没经验;

从10到100也很难,因为到了一定的规模量级,量变产生质变,很多事hold不住。

但从1到10,复制一下,那还不简单吗?

还真不简单。

我先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你再来判断。2019年末,某资深职业经理人到一个县城的超市考察。

在看完这个城市的外围环境、商圈里客群结构、城市的人口密集度后,感受到这个区域的城市基础极好,无论是民生,还是休闲的发展空间很大。

但他们考察的那个超市非常可惜,发展已经10年了,却只有两家店,新店还是2019年上半年开的,但因为投入过大,业绩又一直不温不火的,整个店就处于亏损状态。

而老店连续十年净利润增长,在2018年到2019年间也出现了下滑。

这两家店的店主叫老李,他跟我们说,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就是不赚钱呢?当时,他们把商圈市调的结果,和这两家店的财务经营报表做了一个比对。

发现他们家的老店,在县城最中心的黄金位置上,所以在前几年的时候赚了不少钱,还有了不小的名气。

也正是因为这样,周边县的商业区就向他们发出了开新店的邀请。

结果到了周边县这个商业区,因为是跨区域经营,供应链跟不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经营问题,开了三家新店倒了三家,前前后后亏损高达上千万。

这个时候,老李才发现,原来老店生意红火,不是因为自己经营能力有多强,单纯只是位置好而已!

跨区域开的新店亏损也就算了,最可惜的,是当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外面的时候,本地开了很多社区自营的小零售店,还有专门开社区小店的区域连锁店。

他家老店的规模虽然大,但因为周边这些星星点点的竞争对手,拦截了大量的顾客群,对这家店的冲击就比较大了。

在这样的合围下,老李又做出了一个要在一个新区域开豪华版大店的决定,觉得这样能聚拢更多顾客。

确实,刚开店的时候,有一波图热闹和新鲜的顾客,来店里逛了一圈。

但是,后来就不怎么来了。

为什么不来了呢?

主要原因就是,社区店的优势在于就近购买的便利,能给顾客节省时间资源!

而大超市定位不一样,抢占的是顾客的休闲时光!

在这样的县城里,老李原来中心区的老店,因为周边的商圈配套比较齐全,顾客的休闲时光,不全是去超市买东西,还有对娱乐、餐饮的需求。

这时候,这些商业肯定是越集中越好!

但新店没有老店的位置优势,周围商圈配套还没跟上,就变成了一个豪华版的生活店,既没有满足就近购买的便利,顾客也不能顺便打发休闲时光,日均销售根本无法支撑起投入的成本。

你看,老李就是因为错误地判断了发展战略和时机,把刚开始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这也就是说,从1到10,表面上就是复制扩张,但其实没那么简单,它是定发展方向的关键阶段,一旦判断错误,就可能功败垂成!

三种方向――

那怎么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发展模式。

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复合型组合。

就是老店新店都在同一个区域里发展,但要打好配合战。有个客户,他们家的店生意很不错,后来,他们店的背面开发了一个新楼盘,有个门面在招租。

这个客户怕有竞争者进入,就把这个门面也租了。但两家店挨得特别近,如果做一样的业态,就会自己打自己。

当时给他的建议就是,两家店做一个错位,小一点的老门店,不用重新装修,只做强民生性商品,早上早一点开门。

大一点的新门店,要好好做下装修,同时加强休闲性商品的配置,加长晚上的营业时间。

因为,这个客户地处温暖的广州城,所以晚上的生意还是很有得做的。这样打个配合战,总体上的效果就是1+1大于2,那复合型业态就达到了目的。

第二种模式是:小圈内的多样化组合。

有人开了一个店,并不想在全城开店,但也想着发展。这样的话,就画一个商圈,在这个商圈里进行多样化的业态组合。

比如主业是超市,但在同一个商圈里,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开水果店、洗护用品店、零食店等。从原来一个单店,扩大成服务于社区不同需求的生态圈。

第三种,就是我们平常能想到的复制连锁。

但是,还是要强调,复制连锁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

怎么就叫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了呢?

复制连锁,表面上看就是一家家开店,但新店不是随便开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供应链,能不能覆盖……

其次,新店一家家开起来,要能产生点和点的连接,形成合围!

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在开新店的时候,肯定不是随便看哪个地方好,就在哪开,你还要考虑的是,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采购成本!

所以,选择新店店址的时候,最好是以商品配送中心为起点,所有的新店,都在同一条路线上!这样效率最高。

结合内外部信息定模式――

好,这是社区店可以发展的三个模式,但选哪一个呢?

这个时候,就要结合内外部信息来判断了。

内部情况反映的是你的经营能力,和保证你扩张时没有硬伤,但外部环境,就是你生意的跳跳板。跳对了,就更上一层楼,跳错了,就会摔个鼻青脸肿。

那如何结合内外部信息,才能选出一个既没有硬伤,又能帮你往前跳一步的发展路径?

就拿老李的店来说,他的老店位置很好,而且,他所在的这个区域,城市人口密集度很高,很适合发展民生性连锁,这就是外部环境的优势。

但老李的选择,没有巩固住自己的优势。他选择了跨区域经营,对供应链的要求就更高了,显然老李并没有做好准备。

所以,如果我是老李,我会选择复合型业态模式。为什么呢?因为区域发展性好,那就值得深耕。

而且,老李在他所在的区域,已经积攒下了品牌资产,有很多忠诚用户,那就应该用复合业态,扩大这种优势。

但为什么不选多样性呢?这是因为老李除了民生商品的供应链,其他方面的供应链并不强!

所以,老李选错了方向,白白错过了原来区域的发展机会,还在跨区域里丢了很多老店的利润。

这真的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不过,你可能会说,我这是事后诸葛亮,老李在选择的时候,难道不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吗?还真不一定!

很多人老店经营得好,觉得是自己经营能力强!

但其实,很可能仅仅只是选址选得好,或者仅仅只是因为你先到了这个区域,有先发优势而已!

所以,在扩张前,你要把那些外部环境赋予你的,定义出来。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像老李一样,身在局中,判断不了到底是外部优势,还是内部能力……?

那你就在心里存着一个事,随时警醒,第一家分店有问题,就要重新校准评估,不要像老李,开了三家店亏了三家店,还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但这些信息,怎么判断出来呢?对于外部环境,你可以看这么几个指标。

第一个是通过几个数据来看城市区域的发展性,比如人口、交通、产业结构、经济增速等。很多人觉得,我就开个小店,怎么还需要考虑那么宏观的东西?

要的,宏观环境,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大环境变了,那这个环境里再小的生物体,命运都会跟着变化。

所以你要特别关注这个城市的发展动态。比如看这个城市有没有新的产业结构变化,或者有没有像高铁修建这样的重大项目等等。

这些动态,反映的是这个城市有没有吸引人才来发展的理由,也就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性。比如贵阳市2017年的GDP增长率,在全国省会城市里排第一,最主要原因就是阿里云的迁入,比亚迪分工厂的创办,吸引了大批人到贵阳。

人多了最直观的,就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业态有了更多的发展。

第二个是看城市劳动力性质,这个是用来判断业态方向。比如劳动力输出城市,年轻人都出去了,那城市里剩下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那小店做好民生就足够了,发展方向就可以选择生鲜加强型社区店。

相反,如果是劳动力输入的城市,年轻人多,那就要关注多业态的多头发展。比如轻食和超市结合的复合业态。

其实,还有个数据,能特别好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劳动力现状,就是儿童的留守率。这个数据,你在城市的政府报告或者新闻网站里都可以找到。如果留守儿童率持续增高,尤其是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了,那你扩张开店的计划就要谨慎一些。

第三个外部信息,是可以看看交通。

比如有个客户,他在广州最北端,他所在区域是个温泉小镇,当时是他所在的区域,跟市区的地铁要开通了。他得知这个信息之后,马上去地铁线附近开了新店。因为地铁一旦开通,房租各方面肯定都会上涨,提前进去就能抢占先机。

但是,我这个客户,可不是看到这个信息就贸然扩张的,他是在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之后,才决定扩张的。

他的优势是什么呢?刚才我们也说了,他所在的这个区域是广州的一个小镇,而且是温泉小镇,周末会有很多人来泡温泉。如果地铁开通,那这个优势就会被放大。

而从内部来说,我这个客户,供应链整合得很强,他的供应链能力也可以被便利的交通放大,而且,广州周围的小镇,每个镇之间,距离虽然有近有远,但各方面结构都很相似,那他就选择了连锁店模式,跨区域发展,在各个小镇间复制同一套模式就可以了。

结果怎么样呢?近两年时间,他迅速开到了十来家连锁店,业绩增长近40%,净利润增长了50%……

总结――

总的来说,选择发展模式,要结合内外部信息,综合考虑。

外强内弱,那还是要先练内功、等发展!

外弱内强,慢发展,但可以多维度投入,走复合业态或者多样化组合。

外强内强,那就抢占先机,趁势快速扩张!

但如果外弱内弱,那你可能就得考虑还要不要跨区域发展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