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不同教师认为的好课的标准都不一样,同一个教师在不同时期认为的好课的标准也不一样,可能新手教师认为教师的教态、课的结构重要,变成老教师之后可能就会认为学生的收获更加重要,这是由教师角度向学生角度的转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所有的复习、预习、自习、早读,都是为课堂服务,所以教师不应该自信的以为学生上课学不会的课下就能学会,也不能把没讲完的往课下一布置,做个甩手掌柜,就觉得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理想中的状况是:如果学生每一节课百分百投入、掌握全部知识,课下不用做任何工作,考试就能够得到80%的分数。
昨天听了三节课后,深有感触,现在觉得一堂好课的标准是:问题直击学生知识混淆处;在基础知识点之上有深化提升题;节奏快,学生能够深入思考。
第一点就是好问题的重要性。好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以前没有思考过的,可以让学生思考更深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这一节中,随着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产物的正反应速率是是增大还是减小呢?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认识的盲点,很多图像题恰好考的也是这一点。只要问出这个问题,学生才能深入辨析反应速率和正反应速率之间的差别,更加理解图像。
学生知识点混淆的地方在每一个课时其实也就一两个, 如果开始解决不了,以后学生每次遇到都会摔跟头,所以提出关乎学生知识混淆点的问题至关重要。
第二点一节课中必须有高潮,如何产生高潮,依靠难题,学生如果一直解决简单的题,就会产生思维疲劳,觉得这节课没意思,就像我们常说的鲶鱼效应,必须在一群沙丁鱼中放上一条鲶鱼,才能保持沙丁鱼的活性。难题就如这条鲶鱼,不必太多,但必须让学生不那么容易解出来,让解出来的同学有优越感,让解不出来的同学听完解释后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想。这个难题的设置就成功了。
如何设置出这样的难题呢,就是在基础知识点、基础题目上的深化提升,特别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类型,这都是取材的好方式。
第三是节奏快,节奏一旦慢下来,学生的思考不自觉的就会减慢,整个身体活跃不起来,就容易昏昏欲睡。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思考,所以必须保持一个好的节奏,不能一直讲,也不能让学生一直做,每个问题的思考、解决都要设置时间。不能迁就于一个或两个做不完的,让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处于闲置状态。这也是对那些没有提前预习的同学一个惩罚,慢、跟不上不是思维的原因,而是懒。
通过疑难点,提出好问题,通过好问题,提出疑难点,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也是为何陌生题型这样重要的原因。
一常规题型夯实基础,在基础之上,以陌生题型让学生明晰规律,精准打击学生的思维误区。 一堂好课,殊为不易,但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区别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