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三)每天写1000字想法

《佛学50讲》读后感05:佛陀涅槃之后怎么办

2019-07-20  本文已影响45人  尘世之旅

《熊逸·佛学50讲》之五“法统之争:佛陀涅槃之后怎么办” 主要内容:

佛陀唯一的原创性理论是“缘起性空”,佛陀圆寂或涅槃之后,如何确保学说原封不动地传承下去,同时还能保持传播上的开放性呢?

1、阿能诃鼓:补了还是原来的鼓吗?

《杂阿含经》是最早集结的佛教经典之一,要认真了解佛教,这是第一部必读经典。

《杂阿含经》中阿能诃鼓的故事:以前有一个叫“阿能诃鼓”的鼓,声音很好听,敲起来在四十里外都能听到。时间久了,鼓渐渐破损,人们重新裁切牛皮,把破损的地方修补起来。修来补去,鼓虽然还是原来的模样,但声音已经不像从前了。

佛陀明智地看到,佛法在世界的传播也像万事万物一样会经历成、性、住、坏、空的过程,各种修补虽然会让佛法看上去依然光辉灿烂,却在暗中摧毁着佛法的本质。

佛法的阿能诃鼓的破损是由于不同的修行者对佛法的理解和传承出现了偏差。

2、佛陀之后有阿难和大迦叶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四次大规模的灭佛活动,全称“三武一宗灭佛”。第一武是北魏太武帝,在道教的怂恿下,佛像全砸,佛经全烧,和尚全部活埋,全国寺庙无一幸免。

现在的佛教寺庙,佛陀雕像的左右一般是阿难和大迦叶。大迦叶是佛陀的第一代接班人,阿难则是在灭佛运动后整理佛陀遗教时,一个人背诵出全部的佛经部分,五百罗汉都说“和佛陀当初亲口说的一模一样”。

北魏文成帝继位后,佛教重新振兴。僧人昙曜和吉迦夜在这种气氛下编译了《付法藏因缘传》,把佛教的传承普系梳理清楚,向世人说明:不久前的灭佛运动纯属无端迫害。

《付法藏因缘传》故事一则:阿难走进一片竹林,见到一个僧人正在念诵佛法偈语:“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阿难一听,这说的全是荒唐话。阿难对念诵者 说:你念错了,正确的版本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僧人回去后把这事告诉师父,师父说阿难岁数大了脑子不灵光了,继续念你教你的。阿难无可奈何,觉得再活下去没意思,做了一番告白,不如就涅槃了。


思考作业:

如果佛陀的正法一直这样原封不动地传承下来,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派系争端呢?如果阿能诃鼓的零部件在一次次的修补过程中已经被彻底更换过了,那么这只鼓还是原来的那只鼓吗?

佛陀正法不可能一成不变的传承下来,正法不是数理化1+1=2没有变化,而是需要领悟、推理、辩论及至宣扬等来实现;况且每个弟子对佛法的理解不一,愚钝的就跟着师傅说什么就是什么,最聪慧的如六祖慧能和神秀对佛法的理解存在分歧,能力强了就可能会另立门派、广收门徒。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四次大规模的灭佛活动(三武一宗灭佛),每一次的灭佛运动都会使佛教遭到严重遏制、捣毁佛学的发展,灭佛运动过后重生的佛学缺乏资料、佛师,理解传承上自然会有偏颇。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些向外扩展另立门户的,为了迎合当地的需要对佛学进行改造、创新和包装,如心无义。

阿能诃鼓的零部件经过一次次的修补后彻底全换了,形式上是原来那只鼓,本质上是不是原来那只鼓,还得追本溯源对比原来那只鼓的声音。《付法藏因缘传》梳理了佛教的传承谱系,这就有了对比的依据。

至于哪个鼓的声音更动听,应该出来什么样的声音,那得看修补人所用的材料和工艺、态度了。听众的喜好是一回事,不能为了听众的喜好而迎合听众断了佛学的根本。当然,会对受众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信仰等特点作适当的调整也是有必要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