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苟富贵 无相忘

2020-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南园_

“苟富贵,无相忘”语出《史记》的“陈涉世家”。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段陈胜贫贱时,与佣友“苟富贵,毋相忘”垄上对话,当为千古之人所熟知吧。富贵后,容易相忘,似乎是一种屡见不鲜的世态现象吧。人一阔就变脸,正所谓“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凡夫俗子也罢,才子佳人也罢,英雄豪杰也罢,似皆难免此俗。因而,能安危相仗,富贵无忘,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至于富贵后,容易相忘何人、何事、何物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就因人而异了!

既然“富贵相忘”话题,以陈胜事起,那还是先拿陈胜说事吧!话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陈胜首尝禁脔,称王反秦。按理说,此时陈胜为王,已算“苟富贵”了。那么曾经的佣夫,此时的陈王,又是怎么“毋相忘”的呢?史书记载,老丈人来了,陈王以一般宾客之礼待之,长揖不拜,结果气得老丈人大骂:“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可久矣”不辞而去。还有,一个故旧,出入散慢,且爱翻陈王的老底,最后被陈王一怒杀了。不知此时,已“苟富贵”的陈王,是否还“无相忘”垄上对话的那位佣友呢?陈胜富贵了,亲故相忘,最后众叛亲离。可见,人一朝富贵,似乎很容易相忘曾经的亲故的。

其实富贵相忘的何止是亲故,即使相忘枕边之人,不也很常见吗?司马相如“凤求凰”和卓文君的“当垆卖酒”的故事,似乎也是人尽皆知的千古美谈吧。可又有多少人,还知道这二人的“后传”呢?此后,司马相如因得到皇帝的赏识,在京城做了高官,因此,夫妻长期两地相隔。在长安过着轻裘肥马,载酒买花的司马大人,此时心如猿,意如马,顾不得家里那位“糟糠”卓文君,欲纳娶新人。随后,司马大人,给“糟糠”之妻飞寄了一封千古闻名的“数字”家书。望眼欲穿的卓文君欣喜开封,只见家书上只有“一到十,百、千、万”寥寥数字,别无它语。

卓文君当垆卖酒

此情此景,若对比当年为此君,不顾女儿名节,闻琴夜奔;放下千金之尊,当垆卖酒,卓夫人当做如何感想呢?当然卓夫人感慨归感慨,但还是得以“且行且珍惜”态度,给京城那位薄幸锦衣郎,寄了一首缠绵悱恻的《怨郎诗》作可哀可怜之状。虽如此,诗末也不禁发出“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愤懑之语。据说司马大人收到回书后,有所悔悟。至于后事如何,不得而知,俺也只能和芸芸众生一样,选择“相信爱情”咯!患难夫妻,富贵之后,尚且易相忘,况其它呢?可见,人一旦富贵后,把妻子相忘了,也非难事。

如果只是沾亲带故,彼此无恩,苟富贵后,相忘了,还情有可原。可富贵之后忘恩,就狼心狗肺了。《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就是此类很典型的形象。此公落魄时,曾寄寓葫芦庙,买字为生,无川资进京赶考。最后靠得是,有惜才之心的乡绅甄士隐的重金资助,才得以成行。宦海一番蹉跌后,贾雨村在金陵“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庇护下起复,做了应天(即金陵)知府。下车伊始,就碰上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恶少薛蟠,夺婢殴死人命逃逸一案。更巧合的是,这案中被抢买抢卖的婢女,就是当年甄士隐嫁被拐丢的女儿英莲。一边是与贾家联络有亲,相互遮饰的金陵豪族薛家,一边是当年济助自己进京赶考,已家败人散的甄家。

此时的“父母官”贾雨村,无疑是最难抉择的。这边,是现在身家和仕途沉浮的恩主;那边,是国法和天良及微贱时相助的恩人。怎么了断这案呢?若是今人,与贾雨村易地而处,在那等浊世,就真能判的无私无畏吗?阅世越深,私心越重,人之情也。有时在想,贾雨村乱判葫芦案就罢了。毕竟苦主冯渊与他无亲无故无恩,面对权门,藏私保身,似也情理之中。可曾经恩人的女儿,落入泥淖苦海之中,此公就不举手一救?可怜的英莲到死,也不知道自家是何方人氏,父母为谁?讽刺的是,这个贾雨村一直在贾府出入来往,就是没有设法告知,同在贾府长住的英莲的任何音信。为人至此,贾雨村就真是富贵忘恩,泯灭良心的禽兽了。由此亦可知,富贵能让人相忘的,恩情也当列于其中。

亲也罢!故也罢!恩也罢!富贵后忘了,人固不足道,然皆匹夫一己之私,无伤大者。更可唾者,富贵之后,所忘家国之大者。清末,有一位青年曾经舍生忘死,去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擒。作为即将喋血菜市口的革命党志士,这位青年在狱中,大发豪情,作诗道:“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此情此景,何其壮哉!可当这位热血青年大难不死,渐渐成为党国首脑之后。竟在在全民殊死抵抗入大敌入侵关头,高唱“和未必亡,战必大败”的亡国论调,以至于公然投敌叛国,自绝于民族。正所谓:卿本佳人,奈何做贼?何其可悲可叹!这位公然做贼的“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汪精卫。可见人饱餍富贵之后,私心益重,乃至于忘国忘民,也不是什么咄咄怪事。

其实人一旦居富贵之境界后,忘亲,忘故,忘恩,乃至忘国忘民,究其根源无非就是:富贵忘我。人之初,性本善,可炙手可热的富贵,容易乱花迷眼,让人渐丧本我。如此,激浊的人渐成曾所痛恶的浊人。一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对子,道出多少富贵忘我者的历历在目的下场和失足成恨的滋味。

未富贵时,当自期“苟富贵,无相忘”;已富贵时,更当“无相忘”,无相忘者:亲也,故也,恩也,乃至国和民也。概而言之:无忘我,人之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