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为什么你需要进攻精神?
十年很长,沿着既定的计划路线和定位走,大部分计划可能都可以实现,这是非常传统的方式,也是最稳妥的方式,但这条线会遭遇无数的调节变量,这些变量妨碍了最终结果的实现,甚至逐渐偏离主航道,线上的事情我们可以控制,但这些调节没有一个可以被预期、控制、增减。坚定初心、一切服务于初心、一切以初心为判断依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以终为始是对的,可什么是终点?认识到终点后会坚守吗?
为了实现这条线上所有节点的目标,我们会遭遇很多战争,一个士兵可以被打败,但就是不能投降。而对于一个指挥官来说,一直保持进攻可以减少伤亡,也可以增加胜利的概率:
当战斗开始以后,军官的职责是进攻而不是指挥。
一心勇往直前的人会取得胜利,也会遭到失败。他们取得的胜利往往超过他们所遭受的失败。
不能立即采取进攻,无论正确与否,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这归结于两点:缺少勇气和没养成习惯。有坚韧不拔的征服意志并且能在战斗中自觉地运用它,就能取得胜利。
战争是干净利索、直截了当、残酷无情的,因此指挥战争的人也应该是个干净利索、直截了当、残酷无情的人。
不让敌人进攻你的办法就是你去进攻他,不停地向他进攻。这样可以防止敌人重整旗鼓…战斗中的死亡是因为时间和敌方有效火力在起作用。你们应以自己的火力去压制住敌人的火力言以迅速的行动来缩短时间。
最坚固的铁甲和最稳固的防守就是不断地进攻;最好的装甲与最好的防守就是对着目标准确快速还击。
以火力压制敌人,在运动时猛击敌军。
战争中只有一条不容更改的战术原则,即“利用一切手段在最短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并消灭之。
在所有可用的武器中,认知是超级武器,认知是最大的思维杠杆,一旦打开,它可以撬动很多力量,然而,只有真正认识了一件事才会引导行动的产生,“真知”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痛苦和挫折,因此,真正认识一件事、一个人并不容易,行动的匮乏与认知短缺有本质联系,我想这是知行合一的难度所在。
另外,战争中进攻强调速度和运动,因此,快稳成长成为这个“淘汰赛和竞技赛”并存的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奔跑的途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焦虑,但请你保持向上的势头,做好自己,向上生长的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一切都刚刚好。
我们一直强调进攻,可敌人在哪里呢?
敌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人似乎一直处在边界之中,人似乎很难一直保持清醒,跃迁过后也不能避免,因此需要随时打破边界才能获得新的成长,需要随时保持清醒才能合理定位你自己,回忆过往,最大的错误就是定位错误。其实你看,平庸是很容易产生的:人只要停止了从低平台到高平台、从低圈子到高圈子、从低认知到高认知的跳跃,就会陷入平庸,而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一次跳跃后陷入平庸,这仿佛是一种规律。另外,舒适区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或许,舒适区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工作生活很安逸,没有或者丧失目标感;一种是工作看起来很忙碌,但从不抬头看路,管窥蠡测,战术勤奋。这样的定义很严格,就必然导致舒适区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在。对于第一种舒适区,只要时间富余、金钱富余、空间富余、机会富余,人就很容易安逸,不思进取。因此,始终树立目标、始终保持清醒、始终保持进攻姿态的意义显而易见。
从这个意义上看,应用战争逻辑的成长从短期看都是断层式成长而非线性成长,第一是因为追求线性成长会惯坏你自己,你以为一切都是可以靠时间缝合、靠命运眷顾、靠点滴成就、靠岁月静好,从而逐渐收敛、闭合、小心、谨慎;第二是因为选择断层式成长的人在每个节点可能会伴随着几近全面的自我否定和批判,而每次否定都是血淋淋的自我批判,伤口好不容易被时间愈合,又被批判撕开,撕开后被时间又抹平,一个旧的你被新的你不断替换,如此循环,因此,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非线性成长,但长期来看依然是一种线性的成长,这是不会变的。
在一次次的战争中,你就是一个指挥官,你就是千军万马,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始终进攻,始终开火!
在2019年,希望你:弥补差距,干掉局限,突破边界,进攻2018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