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黔进】岜沙苗寨
带着三月的烟雨,来到黔东南,来到岜沙。
从堂安到岜沙的路并不好走,都是蜿蜒的山路,早上出发的稍微晚了点,等到时已经两点。买票进入的时候,售票员告诉我们,今天的表演已经结束,要进去可以便宜点,花三十元买一张打折的门票,就开始了岜沙之行。岜沙,苗族寨子,在苗语中是草木繁多的意思,岜在汉语中读岜(ba)沙 ,苗语中读岜(bia)沙,以前这里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苗族人都叫bia沙,经过汉化找了个类似的bia的读音才得到岜沙二字。
岜沙苗寨,修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还未走进寨子,就时常听见鸣枪的声音。(岜沙,最后一个火枪手部落)走过一段郁郁葱葱的丛林小道,方才到寨门,一进入寨门,就会注意到村口的亭子里供奉着香火,与其他地方供奉的东西还不一样,是一个巨大的树根。亭子边有注释,大概的意思是,这里曾经生长着一棵千年香樟树,是寨子里的树神,在毛主席逝世之际,村民们忍痛将其砍掉送到北京,后来为了纪念树神,就在原址修建了这座亭子用来纪念,焚香祭拜。
岜沙人喜树 敬树 畏树,以树为神。从他们衣着打扮 风俗习惯就可以看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这里世代沿袭着树葬的习俗,每当村子里有小孩子出生,父母便会为孩子种下一棵树,这棵树就是孩子的生命树,每个人都会时时来祭拜属于自己的生命树,一直到生命的终结,当一个人生命终结了,村民们便会齐力砍下这棵生命树做为棺材,然后在下葬的地方再种一下棵树,以此做为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存在而延续,成片成片的树林下都有一个正在安睡的灵魂。
沿着石板路一直向前,两边都是大树,越往深处走树越大,荒废的房子长满了青苔,鸡在草丛里爬食,狗趴在门前晒太阳,走近了,才睁开眼睛看我们一下,走远后轻声嗷叫一声,又耷拉下脑袋继续做它的美梦。走到岔路口的时候,碰到两个拿着火枪的小孩,和他们打招呼,问是否可以和他们一起合影,小孩没有拒绝,很爽快的答应了,在合影完了之后,小孩并没有离开,而是向我们索要小费,给了小费后,也没有离开,而是向我们推销问我们要不要打枪 20块钱一枪。
我们到广场的时候,已经结束了一天的表演,在空地上男人们在擦拭枪身,清理弹膛,腰间别着的砍刀和酒壶,虽然现在已经基本上不需要打猎了,但传统还保存着,女生们在空地的另一边苗绣,和她们沟通,才知道她们身上穿的精美苗服就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平常空了就坐下来绣两针, 一件精美的苗服通常都需要几个月,更久的需要一两年。
“要不要看镰刀剃头?”“要不要打枪?”“怎么个收费?”“镰刀剃头三百,打枪一枪二十。”(镰刀剃头,岜沙苗族的男子在15岁时进行成年礼,巫师会用镰刀给其剃头,四周剃光,头顶部会留下一部分头发,巫师会将头顶的头发挽起,盘成一个发髻,这叫做护棍,成人仪式结束后,父辈们会将一把火枪交给孩子,让其成为一个枪手,守卫寨子。)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这些远古蚩尤的后人不在安静,好客的苗人在村口收起了门票,普通话越说越好,原本祭祀才跳的舞蹈,变成了每日的表演,原本成年礼时才会镰刀剃头,变成了收费的项目,给钱就表演,原本用来打猎的火枪,也变成了赚钱的好路子,给钱就打。在时代这个大轮子下,原本的一切都在变,他们也在变。我不知道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真快乐还是被快乐?只希望他们能够让传统坚守的更久一点。
人确实是需要多出去走走,不走走就不会发现外面其实有很多美好有趣的事情。
【向黔进】岜沙苗寨 【向黔进】岜沙苗寨 【向黔进】岜沙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