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小主文学院|言雨熙简书日更第105天,再谈焦虑

2024-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言雨熙

鲁迅先生曾说:“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习惯悔恨的人,也容易焦虑。

容易焦虑的人,往往是要太多。

一个人的安全感无外乎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足够强的能力

足够多的财富、足够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而这些安全感的来源也正是我们内心所追求的,追求财富、追求权力等等。

忙忙碌碌,终其半生,到啦某个年纪,突然发现自己根本就无能为力。

想勤奋,却怎么也敌不过天然的惰性; 想努力,却总进入低效的恶循环; 读了很多书,都忘了; 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都白费了。

于是,你就像一匹拉磨的驴,只会蒙着眼睛原地打转,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无力改变,那种求而不得的感受,就像一个小孩子想吃冰淇淋,却怎么也吃不到一样。

越是求而不得,越是焦虑。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而焦虑的本质也正是契合了这一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对期望的结果有极度缺乏耐心。

欲望与能力之间过大的差距,便是焦虑产生的原因。

周岭在《认知觉醒》这本书里谈到了焦虑的五种形式。

第一种:完成焦虑

如果心中的欲望过多,或者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过紧,就会很难进入到专注状态,无法做的深入和从容。

第二种:定位焦虑

作家小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错误的方向只会让自己觉得一切都来不及,增加焦虑感。

第三种:选择焦虑

其实,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唯一性和确定性,对于不确定的事情,复杂繁琐的事情,有着天然的排斥,想要靠天生的习性与之对抗很难。

这时候,选择太多就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它会让人陷入焦虑当中。

第四种:环境焦虑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邻而居。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有多重要。

受家庭或工作的影响,有些事情想做却做不了,而有的事情不想做,却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低效的无力感让人焦急,更会让人抓狂。第五种:难度焦虑比如说:很想学习一项技能,可它就是很难学成; 很想学习一门语言,可它就是需要时间练习; 很想读懂一本书,可有些书就是很难读懂……简单地说,焦虑就是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马上看到效果。趋难就易是人的天性,急于求成是人的天性,缺乏耐心也是人的天性。但想要有所成,就需要给自己足够的耐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