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商人地位不高?
古代一切权力归于帝王一家所独有,占有的所有资源无法共享给其他阶级。商人的流通身份决定了其地位的“两面性”,无法对君王的忠诚程度保持稳定性和长久性。
自古以来的土地公有制度,使得地主阶级地位难以撼动。商人属于流走式的经济形势,古代制度难以对商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造成商人经常与流民、强民、强人等群体进行经济来往,直接影响到朝廷的经济管理的威严性和唯一性。
古代真正“富可敌国”之人只有帝王家,古代君主集中制度决定了商人不能参战与参政,只能被依附于强权的政治权力或军事斗争的漩涡过程中,造成商人被迫地提供“军饷开支”或秘密充当“眼线”的群体,间接地造成部分商人的不满情绪,形成古代群众运动过程中“经济援助”的组成部分。
商人自古以来就是“唯利是图”之人性,有利可图就会造成手段具有显性特征与隐性关系,可以间接地威胁到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控制手段,是导致古代中国要“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在于商人的流动程度与交易程度都较强及传播舆论场的速度较快。
商人打交道的人各种各样,就会使得商人更加比统治阶级了解底层问题,造成商人的“包打听”作用更加明显,是古代统治阶级只可以利用商人群体的身份去做“间谍”活动,不能给与商人特权是统治权术之需。
商人经常参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群众活动,是古代统治阶级必须打压的阶级成分,是古代统治阶级的儒家理论思想即重义轻利所决定的政治语言环境,加上商人的义利观是法家最终使得秦朝“成也法家,败也法家”的历史教训,直接造成历朝历代贯彻执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土地资源公有制的演化史,使得农民阶级与商人阶级之间的关系总是不平衡,无法达到和谐共存的局面,加上两个阶级成分是互相对立的天然属性,(农民阶级是公有制代表,商人阶级是私有制代表)。
古代统治阶级是封建制度下的地主阶级,而大部分地主阶级是“独享”之生活状态,农民阶级属于庶民地位的组成部分也是最辛苦的且商人阶级也属于阶级等级制度的末流地位,直接造成“重农抑商”之本质特征还是“国富民弱”的社会状态。
阶级地位决定论加深了阶级矛盾,始终处于无法调和的过程中,使得“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带有明显地偏向于农民阶级产生的劳动成果带来了的“土地收益”,而商人收益渠道自古以来都有所谓的中间路线即灰色收入地带让统治阶级政策无法深入干涉的地步。
商人历史溯源至今还是未接之谜,目前考古发现与商朝有一定的关联性,孤证是历史研究的大忌,只能从周朝文学当中去发现“蛛丝马迹”,所有“贬义”故事都在间接地讽刺这个群体,仔细从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中也没有发现“商朝”痕迹,反推商人对商朝的破坏程度较大之可能性,让后人留下了千百年来痛苦的“刻板印象”至今也无法释怀。